這頓飯吃完,劉清明和李明華之間的關系,顯然又進了一步。
從單純的“老胡的朋友”,變成了可以托付事情的“自已人”。
李明華辦事效率很高。
兩天后,劉清明就在單位的食堂里,“偶遇”了丁奇。
當時劉清明剛打好飯,正準備找個角落坐下,李明華就端著餐盤走了過來。
“清明,這邊。”
他沖著一個靠窗的四人桌招了招手。
桌邊已經坐了一個人,三十多歲的年紀,撲克臉,眉毛很濃,表情嚴肅。
他穿著一身半舊的灰色夾克,正埋頭吃飯,動作很快。
這就是丁奇。
綜合調研司的正處級調研員,也是司里的老資格。
劉清明對他有印象。
平時在辦公室里,丁奇話不多,總是獨來獨往。
看人的時候,總帶著一股審視的意味,對他們這些新來的,更是愛搭不理。
“丁處,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局新來的小兄弟,劉清明。”李明華笑著說。
“劉清明,這是丁奇,你們一個司的,你得叫聲丁哥。”
丁奇抬起頭,看了劉清明一眼,沒什么表情。
他只是簡單地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
然后,他繼續低頭扒飯。
氣氛頓時有點尷尬。
李明華趕緊打圓場。
“老丁就這個脾氣,人是好人,就是性子直,典型的東北漢子。”
劉清明笑了笑,主動在丁奇對面坐下。
“丁處長好,我是劉清明,以后在一個司里工作,還請您多多指教。”
他的態度不卑不亢,很得體。
丁奇又抬起頭,這次多看了他兩秒。
“嗯。”
一個字,再沒下文。
李明華碰了碰劉清明,壓低聲音。
“別介意,他剛跟計委的人吵了一架,心情不好。”
劉清明心中了然。
體改辦和計委馬上要合并,業務和人事的摩擦肯定少不了。
丁奇這種老資格,估計是覺得自已的地盤被侵犯了。
劉清明沒有再刻意搭話。
他安靜地吃著飯。
這種人,靠客套和奉承是沒用的。
你得拿出真東西,讓他認可你。
李明華看氣氛沉悶,主動挑起話題。
“清明,你跟老胡現在還有聯系嗎?”
劉清明點點頭。
“有,前兩天還通過電話。他現在在云州當市委書記大秘,干得挺好。”
聽到“老胡”兩個字,一直埋頭吃飯的丁奇,動作停了一下。
他抬起頭,看著劉清明。
“你認識胡金平?”
“我們是朋友。”劉清明說,“在省委辦的時候,我們一個宿舍。”
丁奇臉上的表情終于有了一絲松動。
那股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淡了不少。
“哦?老胡可是個傳奇人物。”
丁奇放下筷子,身體向后靠在椅背上。
“我們雖然不是一個寢室,不過當年在學校的時候,一起打過球,一起追過女生,也算是有交情。”
劉清明心里一動。
一起打球,一起追女生?
這可不是普通的交情啊。
他順著話頭說:“老胡也跟我提過您,說您是他很好的朋友。”
丁奇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真的?他真這么說?”
“那當然。”劉清明一臉真誠。
“哈哈!”丁奇突然大笑起來,引得周圍幾桌的人都看了過來。
他指著劉清明,笑得前仰后合。
“你這小子,還挺會順桿爬。”
劉清明愣住了。
李明華也一臉莫名其妙。
丁奇笑了半天,才緩過勁來。
“我說的我們一起打球,是指我是他對面球隊的主力,專門防他的。”
“我說我們一起追女生,是指我們是情敵,追的同一個姑娘。”
“你說,我們這交情,好不好?”
劉清明頓時尷尬得無以復加。
臉上火辣辣的。
這馬屁,拍到馬腿上了。
“不好意思,丁處,我……我不知道還有這層關系。”
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丁奇卻擺了擺手,臉上的笑意不減。
“沒事,不知者不罪。”
他重新打量著劉清明,那股審視的意味又回來了,但這次,里面多了一些別的東西。
“你能跟老胡那樣的怪胎交上朋友,說明你也差不到哪兒去。”
“他的眼光,可不是一般的高。”
丁奇感嘆道:“當年我們班,畢業后一大幫人進了中央部委,就他,一桿子發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清江。”
“到了地方,又不肯低下他那個高傲的頭,結果呢?”
“人家一個個都提了,他倒好,在科員位置上干了六年。”
“要我說,他就是瞧不上我們這些俗人。”
劉清明點點頭,這話說到了點子上。
胡金平的才華,在京大中文系都是頂尖的。
可他的性格,也確實孤傲。
看不上的人,連話都懶得說一句。
前世的自已,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才會在單位里處處碰壁。
“老胡現在變了不少。”劉清明解釋道,“他今年也提了副處,沒落下太多。”
“他那是心氣太高,不然早把我們甩沒影了。”丁奇說。
劉清明當然不會把這話當真。
能從京大畢業直接進國院部委的,哪個不是人中龍鳳?
越是這種地方,越是藏龍臥虎。
背景和關系或許能讓你進來,但想站穩腳跟,甚至脫穎而出,靠的只能是實打實的本事。
因為盯著你的眼睛,實在太多了。
你越是有背景,人家看你的眼光就越挑剔。
就像現在的自已,頂著一個“全國十杰青年”的光環。
如果表現出半點眼高手低,別人懷疑的,就不僅僅是你個人能力,甚至會牽連到這個獎項的含金量。
好在,他這些天在辦公室的表現,尤其是在計算機應用和數據分析方面的能力,已經足以讓那些閑碎語自動消失。
否則,別說李明華的面子,就是胡金平的面子,也不可能讓丁奇這種人高看一眼。
能打動這些人的,永遠只有本事。
丁奇也不是真的要跟他攀什么關系。
這番話,更多的是一種試探,一種認可。
經過這個小插曲,桌上的氣氛徹底活絡起來。
丁奇的話也多了。
他開始主動詢問劉清明的工作情況。
“你現在手上的課題,是關于能源消耗結構的?”
“是的,丁處。”
“這個課題不好做。”丁奇說,“數據龐雜,涉及的部門又多,光是協調數據,就能跑斷腿。”
“確實壓力很大。”劉清明點頭,“我還在摸索階段。”
“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丁奇說,“別的方面不敢說,跟計委那幫人扯皮,我還是有點經驗的。”
這就算是正式接納他進入圈子的信號了。
劉清明心里感激。
“謝謝丁處。”
“別叫丁處了,生分。”丁奇擺擺手,“跟明華一樣,叫我老丁,或者丁哥都行。”
一頓飯的工夫,稱呼從“丁處長”變成了“丁哥”。
這頓飯,吃得值。
接下來的日子,劉清明的工作順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