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不幸者以安慰的技巧
人生遭遇不幸總是會讓人很難過,適時恰當的安慰才能起到應有的撫慰效果。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順境。不幸的事,人人難免。身處逆境,面對不幸,當事者不僅本人需要堅強起來,也迫切需要別人的安慰。人是社會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等動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擔,痛苦減半。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給不幸者以溫暖、光明和力量。給予不幸者以安慰,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當朋友遭到不幸時,及時送上真誠的安慰,更是你應盡的責任。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時,你不必過多談論病情。有關的醫療知識,醫生已有所交代和說明,無需你再多。如果對方本來就背著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談及過多,勢必包袱加重。你應該多談談病人關心、感興趣的事,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減輕精神負擔。如能盡量多談點與對方有關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復。醫生送去治療身體的良藥,摯友送去溫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
對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門第被人歧視的朋友,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為的。你勸慰他時應多講些有類似情況的名人的成功事跡,鼓勵他不要向命運屈服,爭取人生的幸福,實現人生的價值。
在安慰喪失親人的朋友時,你不要急于勸阻對方的慟哭。強烈的悲痛如巨石積壓在心頭,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讓其宣泄、釋放出來,反而如釋重負,有利于較快恢復心理平衡和平靜的狀態。你應當注意傾聽對方的回憶、哭訴,并多談談死者生前的優點、貢獻,人們對他的敬仰、懷念。死者的生命價值越高,其親屬就愈感寬慰。
對于胸懷大志而又在事業上屢遭挫折、失敗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對其強烈的事業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對于他們,理解應多于撫慰,鼓勵應多于同情,憐憫是變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表現。你不必勸慰對方忘掉憂愁、痛苦,更休想說服對方隨波逐流,放棄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幫助對方總結經驗教訓,分析面臨的諸多有利和不利的條件,克服灰心喪氣的情緒,樹立必勝的信念,并共同探討到達事業頂峰的光明之路。這就要求你對他所從事的事業有一定的了解,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知音。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又善良、重情義的民族。在我們民族的語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失敗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專用于安慰、鼓勵不幸者的諺語、格和典故,在民間流傳千百年,至今仍然經常被用來安慰不幸者。只要你多加積累,滿懷真誠,當朋友身遭不幸時適當表達,將關切送給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感觸良多,你們的友情將更加清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