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們談成功,都有一個追求成功者動力的來源問題。一般大成功者的道德力量都能夠提升到終極關切的層次,這也是許多大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思想家,甚至成功學先驅們之所以具有罕見動力的原因。
在人格力量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智慧力量,意志力量次之,最不重視的是道德力量。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擺脫自我、戰勝自我,需要更多能量,人有避苦趨樂的天性,總是習慣于做容易的。俗話說:“半夜吃桃子,捏著軟就行。”這也是人類長期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本能。
其實,道德力量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對于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自我實現的人為什么比一般的人能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正是由于他們有比一般人更強大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的主要功能在協調,個人通過道德力量的調節,可以減少內耗。所謂潛能“充分發揮”的實質就在于使內耗減少到盡可能少的狀態。不只是個人自身的內耗,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與環境,乃至個人與宇宙、存在本身都可以通過道德力量調整到合適的狀態。
通過道德力量,人可以建立一種關聯性,產生一種認同感或者同一感。人通過對與自我以外的事物的關聯性的體驗,可以獲得意義感。這種意義感可以給人以行為的動力,即產生意義意志。
如何運用自己的道德力量?道德力量不能夠孤立地發揮,必須與其他兩種人格力量聯系起來,否則就會產生一定的問題。前面所談的哈默,他在發揮道德力量的時候,就有意志力量和智慧力量作為輔助人格力量,特別是意志力量。沒有意志力量,他根本無法忍受饑餓。
在《成功》雜志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臺灣的一位運動員在比賽中奪得了冠軍,得到一大筆獎金。這時一位老人找上門來,說自己的女兒正是花季妙齡,卻不幸患有絕癥,如果能夠得到一大筆錢,生命也許就有希望。運動員就把自己的獎金捐獻給了老人的女兒。事后,知情者告訴這位運動員,那老頭根本沒有女兒,哪里還會有女兒患絕癥的問題,他純粹是騙錢。但是這位運動員沒有生氣,而是高興地笑了。問他笑什么,他說,世界上少了一位受折磨的少女,為什么不高興呢。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感到既失望又尷尬,這位運動員卻能夠高興地笑起來。成功學常常講“積極的心態”,其實,積極的心態最重要的來源就是道德力量。這位運動員身上所表現的,正是通過道德力量煥發出來的積極心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