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寬容包容苛刻,用熱情融化冷酷
有一句英國諺語是這樣說的:“如果只想幸福一天,最好上理發店;如果只想幸福一周,就去結婚;如果只想幸福一個月,可以去買一匹馬;如果只想幸福一年,那就蓋一棟新房;如果想獲得終生的幸福,就必須當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只有充滿愛心的人,才能以溫柔對待倔犟,用寬容包容苛刻,用熱情融化冷酷。游弋于愛的空間,人與人之間便沒有了仇恨、欺騙和謊,這種人生的境界或許正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同時也是人們所向往的。
冷酷和苛刻是長在心靈果園中的毒草,只有仁愛之心才是真正的除草劑。容人之過,就是仁愛之心的一種體現。
所謂“容過”,就是容許別人犯過失,也容許別人改正錯誤。不要因為某人一有某種過失,便忽視他,或一棍子打死,或從此以某種眼光去看待對方,“一過定終身”。“容過”也是一種“忍”的形式。
孰人無過呢?誰都可能犯過失。這樣說,可能大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容過”講的則是這樣一種“過”,它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或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有關。例如,自己的下屬有了過錯,自己的合作者有了過錯,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么過錯,等等。在這種情形下,能否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種“過”,當然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一個方面。
古時有一位官員,家里珍藏著一對稀世玉杯。這對玉杯晶瑩剔透,無瑕無疵,沒有一絲雜色。官員將它們視為傳家之寶,異常珍愛,輕易不肯示人,只在重要聚會時才拿出來,專設一桌,鋪上錦緞,將玉杯放在上面使用。
有一次,官員宴請一些下級同僚。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大家的舉止不免變得粗獷起來。一位同僚在勸酒時,失手將玉杯碰落在地,這對寶貝頓時化做滿地碎片。在座的人都驚呆了,那個冒失鬼更是嚇得跪在地上,請求治罪。
這位官員神色不動,毫無惋惜之意,好像剛才摔碎的不過是一只原本想要扔掉的破飯碗。他笑著對賓客們說:“大凡寶物,是成是毀,都有定數,該有時它就來了,該失去時,誰也保不住。你偶然失手,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事后,朝中上下無不稱道這位官員氣度不凡,有宰相之量。后來,他果然成為宰相。他就是與范仲淹齊名的北宋名相韓琦。
世上有四種人,第一種人對別人嚴對自己寬;第二種人對別人嚴對自己也嚴;第三種人對別人寬對自己也寬;第四種人對別人寬對自己嚴。第一種人給社會制造麻煩,第二種人給生活帶來壓力,第三種人使人際變得輕松,第四種人給世界帶來福祉。第一種人不一定都是小人物,他們對世界的破壞力總是跟他們的權力一樣大;第四種人不一定都是大人物,但他們卻維系著人類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
“容過”,就是要壓制或克服自己內心對于當事人的歧視,盡管自己心里并不快樂,感到懊喪,但卻應該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想一下自己如果在這種場合下會如何做,在做錯了某事之后又有何種想法。當然,這里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對于當事人本人,而對于具體的事情本身則應該講明白,該批評的必須批評。
偉人表現其偉大的方式,是在于他們對小人物的寬容與體諒。在很多偉大人物身上都會有寬容的美德,這種美德是他們能夠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在人的性格中,寬容與否是你自己最能明顯感受到的,因此也最容易加以改進。在生活中利用寬容可以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讓大家更好的溝通,彼此多一些體貼和關懷。同時,寬容也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讓那些生活中的問題迎刃而解。
沙皇亞歷山大常常到俄國四處巡訪。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鎮小客棧,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志的平紋布衣走到了個三岔路口時,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亞歷山大無意中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于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只大煙斗,頭一扭,高傲地把這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大帝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
“一英里。”那軍人生硬地說,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別剛走出幾步又停住了,回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我問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么?”
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大帝風趣地說:“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