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暗中收購九龍倉,逼得九龍倉向匯豐銀行求救,于是匯豐大班沈弼親自出馬斡旋,奉勸李嘉誠放棄收購九龍倉。李嘉誠考慮到不但日后長江的發展還期望獲得匯豐的支持,而且即便不從長計謀,如果駁了匯豐的面子,匯豐必貸款支持怡和,收購九龍倉將會是一枕黃粱,于是趁機賣了一個人情給匯豐銀行大班,答應沈弼,鳴金收兵,不再收購。
可見有了以上兩條,才有了匯豐與李嘉誠的合作。
舊華人行的拆卸工作始于1976年2月10日,誰都想與業主匯豐銀行合作興建新華人行。
華人行建于1924年,樓高九層。
長實與匯豐合組華豪有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重建華人行綜合商業大廈,大廈面積24萬平方英尺,樓高22層。外墻用不銹鋼和隨天氣變換深淺顏色的玻璃構成。室內氣溫、濕度、燈光,以及防火設施等,全由電腦控制。內裝修豪華典雅,集民族風格與現代氣息于一體。整個工程耗資2.5億港元,寫字樓與商業鋪位全部租了出去。
1978年4月25日,華豪公司舉行隆重的華人行正式啟用典禮,匯豐銀行大班沈弼出席典禮,剪彩并發表講話:
“舊華人行拆卸后僅兩年多一點時間便興建新的華人行大廈。這樣的建筑速度及效率不僅在香港,在世界也堪稱典范。
“本人參與匯豐銀行正好30年,深感本港居民以從事工商業而聞名于世,不管是海外公司還是本港公司,均以快捷的工作效率、誠實的商業信用而受人稱贊。我可以這樣說:新華人行大廈不愧為代表本港水平的出色典范。”
長實與匯豐,都是本工程的開發商,故而沈弼不便“自我吹噓”。他對港民和新華人行的贊譽,也就是對李嘉誠的贊譽。
先于正式啟用的3月23日,長江集團總部遷入皇后大道中29號新華人行大廈。長江正式立足大銀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環,地位更上一層樓。
新華人行被人們視為長江的招牌大廈。
李嘉誠與匯豐合作的良好發展開端為未來的“蜜月”——匯豐力助長實收購英資洋行,并于1985年邀請李嘉誠擔任匯豐的非執行董事。
應該說,李嘉誠能有后來的輝煌,匯豐銀行功不可沒。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領略到李嘉誠進行商場征戰的一個要訣,那就是攀高結貴,努力借助他人特別是銀行的力量。
傳統的經營觀念把向銀行貸款視為不光彩的事,而按照現代經營理念,一個企業沒有銀行貸款,不但不能證明這個企業有活力,反而證明這個企業停滯不前。一個企業家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永遠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李氏箴:
借他人之力來以發力,能使自己更有力。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