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真正的關注點卻非九龍倉而是當時英資控制的另外一家公司——和黃。在匯豐介入后,李嘉誠決定不冒很大風險公開同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怡和較量,也無意為拿下九龍倉而得罪匯豐銀行。于是,1978年7月,在中環文化閣一間幽密的客廳里,李嘉誠悄然約見與英資爭奪九龍倉的另一個資金雄厚的華資財團主席,“船王”包玉剛。縱橫四海的包玉剛自然不是等閑之輩,在此之前他已經揣摩到李嘉誠的這一步棋,而且這也是包玉剛所渴望的,李嘉誠主動出讓九龍倉股票正好與他不謀而合。
這一次會面,兩個華人資本世界的絕頂高手,得到了各自想要的東西,對包玉剛而是20%左右的九龍倉股份,作為交換,李嘉誠則除了獲利5000多萬港元外,還得到了包玉剛手中全部和記黃埔的股權。
關于自己的收購,李嘉誠在事后通過媒體宣布,他本人沒有大筆吸納九龍倉,而長江實業的確有過大規模投資九龍倉的計劃,也曾經吸納過九龍倉的股份,曾經考慮吸納九龍倉的股份達到30%~50%,但在收購到1000萬股的時候,九龍倉的股價已經超出他可以接受的范圍,所以長江實業放棄了該計劃,并將部分股權出讓給他人。
本來李嘉誠也有意入主當時仍然是英資的九龍倉集團的。但他知道包玉剛爵士已經買入了不少九龍倉股份,如果自己加入戰圈,和包玉剛爵士一起爭奪九龍倉的控制權,正所謂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李嘉誠先生處世的態度是處處以他人利益為先。于是他就放棄了爭奪九龍倉的機會,還將手中的九龍倉股份轉讓給包玉剛爵士,成人之美,使包爵士能夠順利奪得九龍倉的控制權。包玉剛爵士之后就和李嘉誠先生成了好朋友。當時,他們兩個集團的影響力和實力不分伯仲。兩位集團的領導人就因為這一次機會而結識,成了好朋友。之后,他們合作發展了不少項目。
還有一個例子。李嘉誠先生和香港匯豐銀行集團的關系極為密切。李嘉誠先生曾經當過匯豐銀行的副主席多年。這是繼包玉剛爵士之后,香港第二位登上匯豐銀行副主席之位的華人。其實,李嘉誠先生在業務發展早期就已經和匯豐銀行的關系極為良好。李嘉誠先生的信譽,得到匯豐銀行的欣賞,于是早年就在業務上支持李嘉誠先生。李嘉誠先生于業務不斷擴張之后,仍然很珍惜和匯豐銀行的關系,所以,到今日,匯豐銀行仍然是長江實業及其屬下機構眾多往來銀行中很重要的一家銀行。
從這一點,能夠體會到,在商場內,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敵人。在商場內,一樣有朋友,甚至有深交。從李嘉誠先生的為人處世,我們看到他是處處以他人利益為先,考慮他人利益之后,才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恰如李嘉誠先生所說的,以誠待人,不怕吃虧,事事為他人考慮,為他人著想,就是贏得真正友誼的最佳方法。
李氏箴:
以誠待人,不怕吃虧,事事為他人考慮,為他人著想,就是贏得真正友誼的最佳方法。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