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 5.懸湖濟世,造福百姓

      5.懸湖濟世,造福百姓

      5懸湖濟世,造福百姓

      如果有人要問,李嘉誠事業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是1972年7月31日經過艱苦奮斗締造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有人再問,李嘉誠一生事業中最精彩、最得意的杰作是什么人們又大都會說是從1979年9月25日起到1981年入主香港英資老牌財團“和黃”公司,從而形成了國際化多元化的龐大“經濟王國”。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真正令李嘉誠高興和鐘情的卻并非這兩件事。熟悉李嘉誠的人都知道,他最為高興、最為滿意的是獨立捐資創建汕頭大學,他常常耿耿于懷、念念不忘的則是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院,以及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的腫瘤醫院。

      在李嘉誠決定捐建汕頭大學醫學院之初,曾有朋友勸告他說,辦醫學院很貴,就好像一個大海洋一樣,比一般的大學可能要貴10倍。在買儀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比一般大學多得多,而且醫學院一定要有附屬醫院才有用。因此,勸李嘉誠捐建大學不一定要建醫學院,可以建一些費用相對較低的大學,可是李嘉誠仍然堅持一定要搞一個醫學院。李嘉誠之所以如此鐘情汕頭大學醫學院,是因為深藏在他內心的,對往昔艱辛歲月的一片深情。

      在那戰亂、動蕩、貧窮的年代,當小學教師的父親,謀職何其艱難,度生何其窘迫,羸弱的父親常在寒夜里就著昏黃的燈光批改作業。面對陋室、寒夜、孤燈和咳嗽聲,年少的李嘉誠蜷縮在木板床的薄被里,倍感教育工作者的貧困與辛勞。

      在那樣的年代,祖母由于極度驚悸,由于貧窮,由于缺醫少藥,在澄海后溝長辭人世。父親帶著一家人跋山涉水,幾經險阻,來到香港,但體質已極度虛弱,身染沉疾,終于過早的離開了人世。

      數十年的人生征途,使李嘉誠對發展文教醫療衛生事業終有所悟。他意識到,“中華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國民體魄之健康至為重要。”他看到,“人生的病痛對一個人來說,是很痛苦的事。如果科學發達,又有了錢,患了病,就有辦法治療,健康可以恢復,生命可以挽回。”“一個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療,有時甚至會喪失勞動能力,會增加家庭的負擔,增加社會的負擔,自己痛苦,社會也艱苦。”因此,李嘉誠在內心深處牢固地樹立了“竭誠為祖國的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的堅定信念。

      1980年春,當時的全國僑聯副主席、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來到汕頭訪問,參觀了汕頭醫專附屬醫院,發現這里的儀器很少,很落后。莊老對此甚為關心,回到香港后,他與李嘉誠談起了這件事。不料,李嘉誠對這件事也很關心,他對莊老說:“辦醫療的事,我很喜歡。應該讓他們的儀器設備更完善些!”莊世平說:“法國的醫療器械是很貴的!”李嘉誠說:“不怕!他們需要些什么儀器就讓他們開個單吧,辦好醫療,保證市民健康,對政府對國家都十分重要!對這件事我十分樂意做。”之后,莊老通知汕頭醫專附屬醫院報清單。

      據悉,醫院所報購進儀器項目僅需人民幣200萬元左右。誰知李嘉誠一下子就贊助了500萬港元。汕頭醫專及其附屬醫院靠李嘉誠的贊助,引進了110多項先進儀器設備,大大改善了醫療條件,擴大了診治項目,提高了醫療質量。李嘉誠的這一舉動,一時間轟動全國,成為美談。

      繼1980年在潮州捐巨資興建潮州醫院、潮安醫院后,李嘉誠又一次找到莊老商量,打算集中力量辦好一所汕頭的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并向新華社香港分社反映了這一想法。此舉得到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廣東省政府的支持。

      1983年8月29日,國家教育部派專員到汕頭醫專檢查評估。經國務院批準,汕頭醫學專科學校及其附屬醫院于1983年9月升格為汕頭大學醫學院。1988年2月3日,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出《關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支援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通知》,其文稱:“為加快汕頭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建設,經各方協商后,我委確定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承擔全面支援汕頭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任務。”對此,李嘉誠深表滿意。

      早在1985年春,當汕頭大學校本部的首期建校工程顯露眉目之后,李嘉誠就開始積極籌劃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新建工程和校本部二期工程的繼續推進。這基于他那“一鼓作氣,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以底于成”的遠見卓識和強烈的事業心。“有1000多萬人口的潮汕地區,應該擁有一所一流的現代化的多功能的綜合性大醫院,應既能發揚高度的人道主義精神,救死扶傷,造福民眾;它又應是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的教學醫院,在這里培養出一流的醫學技術人才,為保證民眾健康、為發展特區經濟服務。”這就是李嘉誠的構想,是李嘉誠對“杏圃新猷”的期望和寄托。

      1985年4月6日,李嘉誠在吳南生、林川、林興勝、羅列和汕頭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伍正誼教授陪同下,到醫學院看望師生員工,了解教學科研情況。李嘉誠在聽了工作匯報之后,對在座的人強調說:“現在的醫學院已有相當的規模,是在培養高質量的醫生了。我們有了好儀器,還要有好老師,才能充分利用好儀器,讓好儀器發揮作用。招生要重視質量,要創造好條件,吸引國外的優秀教授前來講學。我們的學生也可以到外國去學習幾年,再回來服務,為潮汕一帶服務,給國家做出大貢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