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靜下心來,在生活中尋找機會
任何人的能力都不是天生具備的,都要經過后天艱苦的培養。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在后來的事業中一帆風順,大多數投資都能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與他年輕時進行的自我鍛煉是分不開的。早年,在做推銷員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商業眼光了。
美國“成功學教父”戴爾·卡耐基說過:“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備經商素質,你最好去當一當推銷員。”的確,推銷極富挑戰性,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世界上杰出的商人企業家,十有八九從事過推銷工作,并且絕大多數取得過驕人的成績,李嘉誠自然也在此列。
李嘉誠喜歡挑戰,因此他離開了舅舅的鐘表工司,選擇了到五金廠當推銷員,主要負責鍍鋅鐵桶的推銷。當時,鐵桶推銷的主要對象都集中在賣日雜貨的店鋪上。年僅17歲的李嘉誠一入行,就感到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的激烈競爭。于是,他避實就虛,采取直銷的方法。
李嘉誠首先分析出,酒樓旅店是“吃貨”大戶,于是他就集中精力對這些堡壘攻堅。因為在當時,推銷員到酒樓旅店直接推銷的不多,所以競爭不是很激烈。對于酒樓旅店來說,一方面,直銷價格可比到市場去買要便宜,另一方面,送貨上門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李嘉誠這一招輕而易舉獲得了成功。他曾經打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銷出100多只鐵桶,銷售業績十分驚人。
此外,李嘉誠又對家庭散戶又做了研究。他發現,當時高級住宅區的家庭大多使用鋁桶。于是,他就把目標瞄準在中下層居民區。但即便是中下層居民區,一戶家庭通常也只使用一兩只鐵桶,潛力遠非酒樓旅店可比。不過,家庭散戶又有一個酒樓旅店不能比擬的優勢,那就是集腋成裘的龐大數量。如何占領這十分分散而又不可忽視的龐大市場李嘉誠一時一籌莫展,苦苦思索。
一日,李嘉誠看見幾個老太太圍坐在居民區的樓下擇菜聊天,突覺茅塞頓開,計上心頭。于是,他專找老太太賣桶。李嘉誠心里是這樣盤算的,老太太都不上班,閑居在家,喜歡串門嘮叨,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義務推銷員。這樣一來,只要賣動一只,就等于賣掉了一批。李嘉誠這一招果然又大獲成功。
自從李嘉誠開辟了酒樓旅館的直銷路線后,其他推銷員也如法炮制,競爭逐漸變得激烈起來。面對這種情況,李嘉誠妙招奇出,一次又一次顯示了他在生活中發現商機的獨到眼光,為他日后大手筆的投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一家剛落成的旅館正準備開張,這是推銷鐵桶的大好時機。李嘉誠的幾個同事貪功心切,搶先找到旅館老板,不料全都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返。原來,旅館老板鐘意于另一家他曾經打過交道的五金廠。
知難而退的同事都推李嘉誠出馬。李嘉誠也覺得,放跑這條大魚,實在太可惜,也未免顯得自己太無能,于是他迎難而上,決定碰一碰這顆硬“釘子”。
李嘉誠并不急于去見老板,而是先與旅館的一個職員交上了朋友,然后再漫不經心地從那個職員口中套知老板的有關情況,以選擇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