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利益之爭勇者勝
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建立信譽。
有君子之風的李嘉誠素以為人謙和著稱,但他也并不是一味退讓,在必要的時候,他甚至也會跟人爭個頭破血流。人生是殘酷的,競爭是激烈的,并不因你曾取得過輝煌成績,就可以對你網開一面。表面上看李嘉誠的事業是一帆風順的,在這種情況下,他是不是就沒有對手了呢事實上,李嘉誠同樣需要面對激烈的競爭。9號碼頭發展權的爭奪戰,李嘉誠大意失荊州,敗給了對手李兆基的財團,二李之間的這場大戰隨機爆發。
其實,商業界最看好的,是李嘉誠財團于80年代后推出的大型屋村計劃,步入90年代進入收獲旺季。以茶果嶺的麗港城為例,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3月開工,第一批樓于1990年5月推出,每平方英尺售價為1700港元,而到次年5月底,每平方英尺飚升到2100港元以上。這個大型屋村是長實與和黃共同發展的,地產經紀商估計,發展商在此項大型工程中獲利潤約56億港元。
1991年財政年度,長實公司盈利48億多港元;1992年盈利62億多港元。1993年8月19日,長實集團宣布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止)盈利情況,長實盈利453億港元,和黃純利則為252億港元。李嘉誠表示,下半年盈利會優于上半年。
據《資本》雜志1993年1l期刊文估計,長實公司的售樓收益,1994年將達70億,1995年可達87億。而據《資本》雜志1990年2期公布的資料又顯示,1979-1989年10年間,長實盈利1124億,和黃盈利1392億。
香港樓市的漲幅,遠遠高于物價的平均漲勢。香港各業,形成千軍萬馬“攀樓”的汪洋之勢。財大氣粗的新手加入,使競爭激烈的樓市競爭愈加激烈。
“售樓團”風起云涌,有冷氣專車接送,還提供免費飲料午餐。所看的樓宇自然在新界,有不少“閑情者”借此作“一日游”,這項“虧本”項目,各商家仍樂此不疲。一位地產經紀商一語道破天機:“只要有一個買家,全團費用就可撈回。”樓市看好,一團豈止一個買家
李嘉誠的樓宇單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發售,一部分派給多家代理商包銷。一處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誠多管齊下,售樓風頭之勁,一時無兩。但是,“吉屋白蠟燭”事件,卻使得樓市大贏家李嘉誠滿臉“黑糊糊”的。
事情是這樣的,李嘉誠在風水頗佳的海怡半島屋村興建的住宅樓宇信譽良好,看樓者多,自在常理之中。然而,當買家去參觀吉屋(香港稱空屋為吉屋,含吉祥之意),突見吉屋里燃有幾支白蠟燭,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疑神疑鬼。香港人迷信,聯想起死人喪禮上的白蠟燭,吉屋何有吉氣乃死屋也。
此事不止發生一次,也并非海怡半島一處。誰碰著,誰倒楣,傳媒一渲染,會嚇走一批置業者。是何人所為呢未查到肇事人。有人說是發展商,有人說是發展商委托的幾家代理商。但無論如何這至少表明,同行業進入了惡性競爭。
1994年10月,一位資歷頗深行內人士表示,過去藍籌發展商(注:均是進入恒指成份股的大地產公司)的競爭陣地在廣告宣傳,在減價促銷,現在他們轉移到提供的按揭方式上。他們先對抗銀行自辦按揭,接下是同行業比拼。你七成,我就八成;你八成,我就來個九成。這樣,買家所獲的最優按揭,首期大約只付一成樓款。這只有長實這一類的地產巨頭,具備這般雄厚的實力。有的發展商,按揭比例雖不高,卻在供款期限上提供優惠。
9號碼頭一役失利,李嘉誠心有不甘,于是準備在房地產上與李兆基展開對決。李嘉誠的長實與李兆基的恒基,在新界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樓盤,長實的叫海柏花園,恒基的叫新港城,兩個樓盤群僅隔一條馬路,二李在經過先前的較量后,這番再次比拼。
第一回合始于1994年底,李嘉誠先聲奪人,減價推出海柏花園,在很短時間內就賣出800余個單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客戶銳減。李兆基急忙還招,也來個減價售樓。
1995年夏,恒基兆業將推出第四期最后一座樓宇,李兆基精心策劃,秘密籌備,準備打得對手措手不及,鬧個滿堂紅。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開售248個單位,售價僅為1100元平方英尺,比二手價還便宜。此外,恒基還推出九成按揭,住戶只要交一成的樓價就可以入住。更新鮮的是恒基搞幸運抽獎,110的中獎率,中獎者可得十足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