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視學習,主動敲開機遇之門
任何一個投資者都要有從小事情當中發現大問題的本事,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并且,一般情況下這種機會是別人看不到的,所以發現它就可以讓你占盡先機,出奇制勝。無疑,李嘉誠是這方面的專家,他一步步的成功,很多時候都是從小事情中發現的機遇。
李嘉誠經常把這句話當作致富的寶典:“我從不間斷閱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于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當長江塑膠廠發展得一帆風順的時候,李嘉誠沒有忘記未雨綢繆。當時市面上已經有了很多種類的塑膠產品,長江塑膠廠生產的塑膠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要使長江塑膠廠有足夠的實力,在日漸激烈和多樣化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選擇一種有發展空間的新產品來打開市場,從而實現長江塑膠廠的“轉型”。
李嘉誠在經營自己事業的同時,一直都沒有放松對知識的追求。那個時候,在香港塑膠生產行業,看英文版《塑膠》專業雜志的人很少,但李嘉誠卻一直很看重這本雜志,經常從里面學習塑膠行業的前衛知識。有一天,李嘉誠完成給自己規定的工作后,又隨手拿起《塑膠》雜志翻閱,忽然發現了這樣一個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用塑膠原料設計制造的塑膠花即將傾銷歐美市場”。
就是這樣一則小小的消息,在李嘉誠眼里卻變成了一個莫大的商機,他很快就意識到:在當今經濟發達的社會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那么對于精神享受的要求,也自然會相應的提高。親手種植花草樹木,這種修身養性的消遣方式,給人精神上的愉悅享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澆水、施肥等一系列必須要做的工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加之自然花的花期又短,這就與現在人們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就產生了矛盾。而塑膠花則能以鮮艷、美觀、大方的外觀來裝點人們的生活,同時又價廉物美,一定會受到大眾的歡迎。
于是,李嘉誠在香港做了一次調查,他發現那么多的商場里,居然沒有一個有賣塑膠花的。對于長江塑膠廠來說,如果塑膠花的生產和銷售能夠獲得成功,那么企業就有重新壯大的一天。
要成功,只有好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李嘉誠是一個想得到就做得到的人,1957年他帶著希望和信心開始學習塑膠花制作技術。李嘉誠心里很清楚,對于任何剛面世的新產品,每個商家都會非常重視,為了不讓競爭對手或者其他人將技術學到手,對技術資料都會有很大的保留。為了克服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難關,李嘉誠不斷以購貨商、推銷員的身份打入企業,甚至采取了為別人打短工的方式,千方百計地搜集每一點關于塑膠花制作的技術資料和信息。
除此之外,李嘉誠還在國外購置了大批在款式、色澤上各具特色的塑膠花帶回香港,然后又以重金聘請了香港乃至海外的塑膠專家,對買回來的塑膠花品種進行詳細的研究。李嘉誠自己則一邊進行國內的市場調查,一邊了解國際市場上最新的發展動態,以此希望能夠確定一種最受歡迎的塑膠花品種,然后大量投入生產。
在一切條件都成熟之后,李嘉誠正式開始一系列具有冒險和創新意義的“轉型”行動——大量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個行動在當時的香港無疑還是一個冷門,沒有人能肯定地說此舉到底會不會獲得成功。但是,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李嘉誠做事的基本原則。塑膠花生產既然已經花費了很多精力開了頭,就一定要繼續努力地將它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