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期的家庭教育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中學階段歷來是一個“風險期”,往往也是讓父母最感煩惱的階段。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在強調,中學階段就像一片潛藏暗礁的海域,需要父母們小心翼翼地行駛。
如果任憑孩子們的“航船”在暗礁區左沖右突,就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迷航。有些不良少年,就是在初中階段走上邪路的。他們就像迷航中不幸觸礁的船。那么,怎樣使婷兒順利度過中學階段的逆反期呢?劉亦婷的父母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劉衛華在《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中提到:
逆反期的孩子,對父母會開始疏遠、也許在一段時間里,父母將不再是讓他們敞開心扉的人,卻會轉而在同齡人當中尋找傾訴的伙伴。心靈的閉鎖,使他們常感到孤獨。成長中的挫折,使他們常感到壓抑和自卑。隨著個子一天天長高,他們還會像“殖民地人民”一樣,開展“爭取獨立”的斗爭,要求父母松開雙手,把航船的舵盤交還到自己手中。可是事實上,他們又還遠沒有成熟到能夠自己把握人生方向的程度。
即使不出大問題,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也會大大增加。從嬰幼兒時期形成的對父母的崇拜,到這一階段也會隨著對抗的升級而漸漸褪色,甚至干脆就消失了。孩子會越來越多地對父母的管束感到不滿,父母也會發覺,從小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方法,也越來越不靈了。
所以,母親決心把逆反期的不利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父母通過主動調整教育方式的辦法,力爭繼續與孩子保持溝通并保持影響力,以便高效低耗地進行“精神灌輸”,幫助她早日形成科學、高尚的人生觀。
問題隨著劉亦婷上了初中以后慢慢的顯示了出來。
在劉亦婷上初中的第一個周末回到家,母親發現她在興高采烈邊吃邊說的過程中,隨手往地上丟垃圾。母親提醒了她之后,她馬上道了歉,并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字紙簍。
過了一會兒,她又丟,母親又提醒,她又道歉……反復幾次之后,婷兒便不耐煩了:“這有什么嘛?我們在學校里都這樣!有人打掃衛生!”
“別人都這樣,不等于這樣就正確呀!”
“這么一點小事,有什么可說的嘛!”
“事情雖然不大,但習慣卻很不好,至少是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爸爸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