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孩子的物欲
常常聽到許多父母嘮叨:“唉,這孩子,一出門看見什么就要買什么,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和別人攀比。”這種情況著實令年輕的父母為難。面對孩子日益膨脹的物欲,做父母的常常手足無措。
有些父母不忍心看到孩子哭鬧,每次出門都會依著孩子的意愿,買一大堆沒用的東西。父母沒有考慮到,如果一味地滿足孩子,那么他的物欲就會越來越大,甚至會無法收拾。而反過來,一味地以打罵等粗暴的行為強行壓制孩子的欲望,則勢必會堵塞孩子表達和滿足欲望的正當途徑,導致更糟的結果。
其實,只要耐心分析孩子的購物心理,加以正確引導,就能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李圣珍說,家長對孩子的物欲追求一定不能任意滿足。否則,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只有堅決克制他們的非分要求,才能讓他們知道,得到任何東西都是不容易的,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對孩子要多些引導,少些溺愛;多些溝通和交流,少些粗暴和武斷。只有通過適當滿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逐漸走向成熟。
一次,李圣珍帶著王遠逛商場,王遠看到一塊045元的巧克力,想讓媽媽給他買,但又不好意思開口。因為,他答應媽媽,來商場一定不買東西。但后來實在控制不住了,就對媽媽說,能不能給他買一塊巧克力。李圣珍當場就拒絕了。從此以后,王遠再也不敢跟媽媽提出這些要求了。
還有一次,在商場里,王遠看到一個小望遠鏡,就問媽媽,那個望遠鏡多少錢?媽媽說:“4塊多錢。”“4塊多錢是多少錢?”王遠問。“4塊多錢就是40多毛錢。”“40多毛多錢又是多少錢?”“40多毛多錢就是400多分錢。”“那太多了,我們不買了。”王遠這次很“自覺”。
媽媽還是非常通情達理,媽媽說:“這個對學習有幫助,可以學到知識,還是買一個吧。”在王遠眼里,媽媽這次非常“慷慨”。這種長期的教育使王遠非常珍惜自己的東西,他知道,得到一件東西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