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登天梯
在胡適10歲的時候,家里的經濟情況每況愈下。母親只好讓10歲的胡適輟學,去幫舅父料理藥店的雜務事。在這段時間,胡適一有空隙便捧起線裝古書閱讀。母親得知后,想起了亡夫胡傳的遺:“你要盡力讓他讀好圣賢書。”于是,她毅然為兒子選擇了讀書的道路。
胡適臨行前,母親專為兒子做了一只枕頭套子,上面還繡了兩行文字:“男兒立志出鄉關,讀不成名死不還。”表達了母親對胡適成才的殷切期望。那年胡適14歲,他離開母親去上海求學。
后來,胡適回憶當時的情景時,這樣寫道:“我就這樣出門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尋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個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個慈母的愛,一點點用功的習慣,和一點點懷疑的傾向。”
幾年后的一天,也就是1910年6月的某一天,京城舉行留美官費生招生考試。胡適得知消息后,認為這是極好的機會,便寫信告訴母親。胡母接信后,復信鼓勵兒子抓緊攻讀,進京赴考。胡適月底參加了在清華大學舉行的考試。7月發榜,胡適榜上有名,考取了庚子賠款里,他這樣描述母愛:
人們總愛宣揚母親的偉大,我們曾經用無數的詞語來贊揚母親,歌頌母愛,但母親不是因為有了歌頌與贊美才變的偉大,而是默默無語的給予我們無私的愛。世上有一部大書,人永遠也讀不完,這本大書就是母愛。
同樣的,胡適也深深地愛著他的母親。他坦,是母親用她無私、無畏的精神,和辛勤的無微不至的汗水,澆灌了他成長的參天大樹。也正因為有了母親的庇護,他才能擁有一片蔚藍的天空,才能自由的呼吸伸展。
教子點睛:
母愛是平凡的,它雖不轟轟烈烈,但卻細水長流,也不失為一種風景。母愛是偉大的,正是這種“平凡”的母愛,撐起來孩子的一片天地。母愛讓孩子感覺到家的溫暖,孩子有了母親的愛和關懷,就會覺得踏實,做任何事都會充滿了勇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