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重于畫品
古人曾說:“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德無才是賊人。”可見,德行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們雖不能奢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術上有大成就,但是,父母應該把古人的教戒牢牢記在心中,要重視對孩子的德行教育,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立行于世的根基。
齊白石7
歲那年,母親送他進學堂。由于家境貧寒,齊白石只上了半年學,就不得不輟學了。他幫家里干一些雜活,如澆菜、砍柴、放牛、撿糞等。放牛的時候,齊白石“牛角掛書牛背睡”,勤奮地學習、畫畫。有時,到了忘情之處,他就會把母親交代的事情忘記,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母親很體諒兒子,從來不責備他。14歲那年,家里把他送去學木匠。齊白石跟著師傅學習雕花,他很快學會了師傅的刀法,并借鑒小說上的插圖,創造了很多新的人物形象。雕花木工離不開繪畫,齊白石萌發了學習繪畫的強烈愿望。母親不顧家中的貧苦,支持他學習繪畫。
從此,齊白石開始了自己的學藝的生涯。他四處拜師學習繪畫技巧,25歲那年,他結束了11年的木工生涯,在父母的支持下,走上了專業繪畫的道路,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書畫大家。
每當回憶起那段日子,齊白石總會感嘆,母親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也是決定他的命運的人。家里再窮,母親也支持他學習繪畫,并幫助他最終走上了專業繪畫的道路;最珍貴的是,她堅持對兒子進行品德教育,教育兒子再窮也要有骨氣,教育兒子鄙視舊社會的官僚;是她,把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剛強、正直、富于正義感等等優秀品質都賦予了兒子。
齊白石那倔強、堅忍不拔而又有幾分高傲的鮮明性格,都是母親教育和影響的結果。這是作為一位杰出藝術家不可或缺的可貴品德。齊白石自己曾經說過:“夫畫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祿,方可從事于畫。”是他的崇高品德成就了他的事業的輝煌,而賦予他的崇高品德的正是他的母親。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要邀請齊白石赴宴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