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學校
現代的社會,處處講究學歷文憑,不論政府機關掄才取士,或是私人公司招考員工,莫不將學歷列為考核要點。然而,如果我們認識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的歷史,不知道他們的學歷又該如何算法?
孔子說:“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學習的途徑,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之外,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等重要。
有人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其實,社會更是我們學習的大好環境。社會正如一所大學,它所看重的是學力,而非學歷。
中國自秦漢以降,雖設有考選制度,用以拔擢人才,然歷代多少輔相賢臣、素士文人,例如:姜子牙、周公旦、諸葛孔明、伯夷、叔齊等,并沒有人考敘他們,他們無不是自學有成,素孚德望,因此受到帝王的禮遇尊崇。可見一個人的能力應比文憑重要。
人的一生,歲月有限,故要自我要求、自我激勵、自我學習。明朝擅長畫荷的王冕、現代畫蝦靈動的齊白石,他們同樣都是從無限的天地中,以師法大自然而自學有成的典范。乃至近代國學大師王云五,也是經由社會大學自學成功的素人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