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我們已經到達了公海附近,你準備什么時候探測魚群?”
下午三點左右,漁船出現在公海附近。
眾人各司其職。
張志強走進駕駛室,建議沈浪減慢速度,觀察周圍海域的情況。
公海不用于近海,莫說小弟們一次都沒來過。
即便是張志強。
前往公海捕魚作業的次數也非常有限。
“張大叔,您是不是察覺到什么?”
見張志強建議自己放緩速度,沈浪感覺出對方話里有話。
“你跟我來。”
張志強招呼沈浪出來,指著頭頂灰蒙蒙的天空,說出了內心的不安。
憑借經驗判斷,張志強感覺附近海域有可能出現極端天氣。
到底是什么。
張志強還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分析。
反正,穩扎穩打沒有壞處。
先在附近海面放置流刺網,使用聲吶探測魚群。
給他一些時間。
分析周遭會不會出現惡劣天氣。
“也好,多聽老人,沒什么壞處。”
沈浪返回駕駛室,降低漁船速度。
張志強觀望天空,感覺畫面可能會出現極端天氣。
沈浪憑著空氣中的濕度,也覺得不能再玩遠海開了。
隨即,眾人開始各自的分工。
馮曉東帶領船員放置流刺網,張志強負責駕船。
沈浪調試聲吶設備。
探索附近海域的魚群。
大家分工合作,很快就完成了撒網作業。
“小浪,不是大叔夸你,只要安裝了拖網設備,配合上這套聲吶,我看用不了多久,咱們村附近海域的海魚,恐怕都會被你抓得干干凈凈。”
張志強忙里偷閑地調侃認真工作的沈浪。
高科技東西。
也只有沈浪這樣的能人才能弄明白。
沈浪頭也不抬,笑嘻嘻地說道:“那就借您吉了。”
“浪哥,外面出現了魚群,有馬鮫魚。”
“繼續放網。”
聽到馮曉東的喊聲,沈浪早已是處變不驚。
聲吶啟動完畢,出現魚群是正常現象。
沒有任何發現才叫奇怪。
要么不抓。
既然興師動眾地過來,就要最好一網打盡。
“多大馬鮫魚?”
張志強大喊道
“差不多有十多斤重。”
聞,張志強面帶笑容道:“好兆頭,這才幾個小時,就碰到了這么大的馬鮫魚,或許都不用四五天,也許三四天,咱們就能完成水產公司的捕撈任務。”
“張大叔,您也太小看這套價值幾萬元的設備了,最多兩天,捕撈任務就能完成,剩余的時間,咱們要用來捕撈自己的魚。”
不是沈浪吹牛。
縱然黃魚頭的船隊和他同一時間出海,起碼也要五天左右,才有可能捕撈到一定數量的馬鮫魚。
“浪哥,馬鮫魚的數量越來越多了。”
馮曉東歡天喜地地跑進船艙。
遠遠看去。
沒有兩百也有一百幾十條。
按照每條十斤計算。
4000斤的捕撈任務,眾人今天就能完成三分之一。
“別急,到了晚上咱們在收網,也許明早,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沈浪老神在在。
帶了50張流刺網,下次才丟下去8張。
既然要當成一次性漁網使用。
肯定要將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除了攜帶大量的流刺網,沈浪還買了十把剪刀。
一人一把。
比起手動解網,直接用剪刀拆網的效率更高。
傍晚時分,眾人開始收網。
第一張流刺網被收回,上面掛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條魚。
小弟們紛紛拿著剪刀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