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套房,一關上門,許凝就再也憋不住了。
“那個日本人,真的會聽你的?”
“他看起來都快被你嚇傻了。”
劉清明脫下外套,隨手扔在沙發上,松了松領帶。
酒會上的那點疲憊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獵人般的興奮。
“會不會聽,不取決于我,取決于尼康董事會那群老頭子的腦子,還愿不愿意轉動一下。”
丁奇從另一個房間里走出來,手里拿著一沓剛打印出來的資料。
“我賭他們會。”
“日本人最擅長的就是猶豫,但當他們發現自已快要被逼到懸崖邊上的時候,他們會比誰都激進。”
劉清明贊許地看了他一眼。
“沒錯。”
他走到客廳中央那塊巨大的白色書寫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馬克筆,拔掉了筆帽。
“我們來復盤一下。”
許凝和丁奇立刻圍了過來。
這已經是他們三人團隊的習慣了。
劉清明在白板的正中央,寫下了“王堅”兩個字,然后用一個圈把它框了起來。
“王堅,是所有問題的核心。”
他的筆尖在白板上移動,從“王堅”的圈里,拉出一條線,指向旁邊。
“技術的持有者,積架公司。”
他又拉出一條線。
“目前的合作方,或者說,王堅最想投靠的對象,阿斯麥公司。”
緊接著,阿斯麥的旁邊,又出現了一個名字。
“蔡司公司。阿斯麥最重要的光學鏡頭供應商,德國企業,也是我們這次能接觸到的關鍵變量。”
筆尖在白板上發出“沙沙”的輕響。
一個個名字和勢力被標注出來。
“反對者,尼康,還有佳能。”
劉清明在尼康和佳能下面,畫了一個大括號,寫上“日本資本”。
在阿斯麥和蔡司下面,也畫了括號,分別標注“美國資本”和“德國資本”。
“現在,局勢很清楚了。”
劉清明用筆點了點白板。
“三股力量,在圍繞著積架公司的浸潤式光刻技術進行角力。”
“美國資本希望扶持阿斯麥,吃下這項技術,從而在下一代光刻機領域徹底甩開日本對手,獨占鰲頭。”
“日本資本感受到了致命威脅,所以尼康才會不惜代價地阻止,但他們內部又充滿了傲慢和猶豫,既想打壓對手,又舍不得積架這個大客戶,首鼠兩端。”
“而我們……”
劉清明在白板的另一側,重重地寫下了“華夏”兩個字。
“我們是第三方,是最大的變數。”
他畫出一條條虛線,連接著各個勢力方塊,標注著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美國對日本的警惕和打壓。
日本和島內盤根錯節的政商關系。
歐洲與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矛盾與合作。
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與其在國際政治中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一張復雜到令人頭暈的關系網,就這樣清晰地呈現在三人面前。
丁奇看著這張圖,補充了一句。
“你們去參加酒會的時候,我沒閑著,托了個朋友,去蔡司在耶拿的工廠轉了一圈。”
劉清明轉過頭。
“有發現?”
“有。”丁奇的表情有些興奮,“我聽到他們的生產主管在開會時抱怨,說這個季度的生產訂單,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至少三成。”
“我裝成一個感興趣的華夏投資方代表,跟他們的一個銷售經理聊了幾句。”
“對方的反應非常積極,一個勁地向我推銷他們的產品,還表示如果我們有緊急訂單,他們可以隨時調整生產線,優先為我們生產。”
劉清明聽完,笑了。
這個信息太重要了。
“經濟危機的影響已經這么深了。”
“蔡司這種級別的百年老店,也開始為訂單發愁了。”
“他們已經認識到了華夏市場的巨大潛力,并且開始主動布局。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籌碼之一。”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不過,這張牌要慎用,不能輕易打出去。”
許凝看著白板上那個代表“日本資本”的方塊,還是有些不解。
“所以,你真的準備和日本人聯手?”
“我總覺得跟他們合作,心里不踏實。”
劉清明搖了搖頭。
“不能說是聯手,用‘利用’這個詞更準確。”
“在這件事上,日本人遠比我們更著急。一旦阿斯麥拿到了新技術,第一個死的就是尼康。我們只是失去一個可能的機會,他們失去的卻是整個未來。”
“我們的目標和他們的目標,看似在‘攪黃阿斯麥’這一點上重合,但本質完全不同。”
許凝還是覺得云里霧里。
“繞來繞去,我還是沒看出來,我們成功的可能性到底在哪里。”
劉清明坦然承認。
“沒錯,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還只是在外圍敲邊鼓。”
“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可以一擊制勝的核心陣地。”
丁奇此時也提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清明,我還是不太明白。”
“你的任務,是為清江省引進技術和產業。就算我們成功攪黃了積架和阿斯麥的合作,你準備怎么把他們引到清江去?”
“我們國內,并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替代阿斯麥的角色。你干掉了阿斯麥,王堅和積架公司又能選擇誰呢?”
這個問題,直指核心。
劉清明放下馬克筆,轉身在沙發上坐下。
“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看著丁奇和許凝。
“所以,我的計劃,得分好幾步走。”
“第一步,也是最理想的一步,就是入股阿斯麥。”
丁奇和許凝都愣住了。
“入股阿斯麥?”
“對。”劉清明點頭,“由省里的投資平臺出面,收購一部分阿斯麥的股份,然后以此為條件,要求他們在清江省建立生產工廠或者研發中心。”
丁奇立刻搖頭。
“可能性不大。他們背后的美國資本不會同意的。”
“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劉清明說,“但這本身就是一種策略。一個展示我們實力和誠意的策略。我要讓王堅,讓積架公司看到,我們不是在空手套白狼,我們是帶著真金白銀和巨大市場來的。”
丁奇追問:“那如果不成呢?”
“那就啟動第二套方案,自已來。”
劉清明說出了一個名字。
“國信組那邊,有意讓滬微公司和積架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共同研發新型光刻機。”
“滬微?”丁奇對這個名字很陌生。
“對,國內的一家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去年剛在滬市成立的。”
丁奇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一家去年剛成立的公司?他們有什么實力?積架公司能看得上?”
“當然看不上。”劉清明毫不避諱,“所以這事才頭疼。我個人也更傾向于第三種方案。”
“什么方案?”
“由我們清江省牽頭,聯合幾家有實力的國企,組建一個全新的合資公司,來承接積架公司的技術。”
丁奇立刻明白了。
“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