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說完站了起來,走到一邊的地圖前,拿著地圖棍指著寧遠:“如果說未來,朕親率大軍從這里出發,直指沈陽的時候,
建奴若是不敵,建奴會做什么對策?
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是撤退?
若是撤退,會往哪里撤退!”
袁可立、孫承宗、畢自嚴三人有些疑惑,現在不是在談毛文龍的事情嗎?怎么就直接轉到建奴撤退的事情上去了?
但皇帝問了,他們只能思考,盯著地圖,眉頭緊皺。
未來馬踏建奴這是一定的,皇帝的問題也是必須思考的。
好一會兒后,孫承宗道:“陛下,臣以為,建奴沒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勇氣,
拋開立場,皇太極這人算是一位雄主了,這種人如果不是逼的無路可退,絕對不會玉石俱焚的,
況且,我們若是兵指沈陽,建奴就沒有玉石俱焚的資格,一定會撤退,保全實力,以待日后東山再起!”
“陛下,臣認同孫閣老的分析,建奴一定會后撤!”
袁可立點了點頭,隨即取過另一根地圖棍指著地圖:“若我們大軍直指沈陽的時候,建奴如果撤退,有三個方向,
第一朝西進發,進入草原,蒙古諸部;
第二繼續北撤,退回他們的起家之地;
第三,往東撤,進入朝鮮。
進入草原是最好的,但我們在圍困建奴時,察哈爾林丹汗應該已經被我們收服了,天威之下,蒙古諸部也得配合我們抵抗建奴,
否則等待他們的要么是被我們打殘,要么被建奴收服后再被我們打殘,
他們只要不傻,就會投靠我們,組成防線,
草原雖廣,但補給是個大難題,沒有城池防守,一旦被我們的大軍纏住,只會被蠶食,以皇太極的智慧,他應該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