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修湖泊后,河網密布,澇能排,旱能灌,修路方便運輸和行走,這些臣等都能理解,可您的第一條是開墾荒田,臣等有些困惑。”
受災區大把的荒地不去開墾,去千里之外的地方開墾,這事怎么看都是腦子有坑的決定?
“這事朕自有用意,照做就是了。”
崇禎說的四個地方,在后世的時候,以出產土豆聞名,被評選為國家地理標志的產品。
這個時候的土豆和紅薯也只是在南方地區有種植,而且也只是小范圍的嘗試,成品都是富貴人家的桌上的產物。
他現在讓人去開墾荒地,就是為了給明年宋應星的大面積種植做準備,士紳、宗室手里的田地暫時搞不到,自己開墾總行吧。
到時候畝產二三十石的土豆豐收了,運輸是個大問題,現在先把路修起來。
若不是現在時間和銀兩限制,他都想將水泥搞出來,從京都到各省府給貫通了。
“陛下圣明,此舉既能讓百姓有事情干,不再胡思亂想,也能增加田地,
還能增加水利工程防患未然,更能分散難民不給他們重聚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能省出很大一筆費用,一舉五得,陛下英明!”
施鳳來稱贊完后,眾大臣直呼馬屁精,但也都跟著喊了起來。
不得不說,崇禎的以工代賑是個好主意。
大災之下,顆粒無收,干活就能能吃飽飯,吃飽就能活下去,出點力氣算什么。
“薛鳳翔,修路、挖湖泊交由你工部負責,湖泊朕有兩點要求,一是便利,二是安全性,若是發生了大壩決堤,朕就將你埋到大壩中祭天。”
“郭允厚,開荒的事情由戶部負責,開荒的時候注意選擇位置,不要破壞深林,可以慢但絕對不能敷衍,每開出一畝都能立刻就能種植。”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