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當然不能理解。
這年頭,人們的普遍心理是能吃飽飯就行。
實際上,要求越低,越難以滿足需求。
他們種植的植物,有一批藥材,如果可以賣出去,就能賺一大筆錢。
而且,每個城市的購買力是不一樣的。
想要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就要貨比三家。
而省城的生意,無疑是最好做的。
胖子其實也做過生意。
但是已經虧完了,所以他現在對做生意非常排斥。
“想要養活一個村的人,可不是靠種田就夠的。”張寶山簡單地解釋了一句。
別看現在大家吃飽飯了,過得開開心心的。
過段時間村里有人生病,小孩子長大。
到時候就得考慮教育,衛生,交通各方面的問題了。
現在村子是從零到一,雖然有困難,但是大家有飯吃,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
可到發展到一定程度。
矛盾就會出現了。
張寶山想起了鄧云這個人。
上次扇動村民鬧事的事一直記在心里,也不知道這段時間他有沒有在村里惹禍。
他決定等到封禁令一結束,就返回村里。
眼鏡子太陽要下山了,張寶山背起野豬。
“走吧,回去了。”
回到城里。
張寶山就去了一趟林場,把李青山請到家里。
他看到了豬肉,頓時眼中滿是星星。
胖子沒好氣的說道:“這頭豬有120多斤,你不給點其他的東西意思意思?”
“要的,要的。”李青山連忙說道,“要不我給你們弄個居住證,以后可以住在城里。”
“要這玩意兒干嘛?”胖子沒好氣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