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親自插上最后一根鳳釵,看著發鬢間華貴而端莊的皇后發冠,她閉了閉眼。
作為皇后,她理應替皇上高興,還要安排好這一切。
或許她該主動提一提,既是阿可心,就給個高些的位份也未嘗不可。
更可況阿是馮太后的人,在外人眼中也被視為她的一派,自己不替她爭一爭,皇上也會覺得奇怪罷?
等趙峋來時,張皇后也確實這么說了。
兩人一同用過早膳,張皇后親自端了盞熱茶,送到趙峋手邊。
“聽說昨日皇上把阿接了來,妾身先前就看著她模樣性子都好,心里喜歡。”張皇后忍住心中的酸澀,笑盈盈的道:“皇上預備給阿什么位份,妾身也好安排服侍的人過去。”
趙峋微微頷首,聽她提阿,驀地想起昨夜她哭泣求饒的杏眸,霧氣繚繞。
“越級封個御女,也是有先例的。”張皇后繼續道:“或是選侍……”
他有了片刻的走神。
“朕心中有數,等旨意下來,皇后看著安排便是。”趙峋起身,道:“茶很好,皇后費心了,朕先回福寧殿。”
張皇后拿不準趙峋的意思,只得恭送出來。
福寧殿。
今日休沐,趙峋回去后,并沒急著批折子,反而信手取了本書來看。
他知道此刻后宮中一定都等著阿的位份,來窺測他對新人的態度、對太后的態度……
趙峋慢悠悠的翻過一頁,才察覺自己拿了太史公的《史記》。
這是他自幼熟讀的,當時他只是不受寵
的皇子,還是皇后的馮太后也并未將目光放在他身上。他若想得父皇關注,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行,無論是讀書還是練武,他都是極刻苦的。
果然父皇開始注意到他,哪怕這關注不及對皇兄和皇弟的一半。
趙峋收回了心思,既是打開了就逐字逐句的讀了下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直到這句,趙峋的眼神才停留了片刻。他拿起御筆,雖是沒用蘸墨,卻用筆端圈起了一個字,留下淺淺的痕跡。
終生皆有所求,追名逐利。
那么你來到朕的身邊,所求是什么?
趙峋唇角微勾,眼中卻沒有笑意,只是冷的。
“來人,擬旨。”
***
在后宮翹首以盼的目光中,冊封的旨意送到了凝汐閣。
來傳旨的人是崔海青,他還帶來了趙峋的賞賜。
雖說旨意不長,可聽在阿耳中的字僅有那么幾個,足以令她震驚。
“……封為熙美人,賜住凝汐閣。”
她原以為自己能封選侍,就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沒想到趙峋直接給了她從六品的美人位份,還賜了封號。
宮中嬪妃,少有封號。
一時間,嫉妒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凝汐閣。
這般種種足以說明太后要向皇上開口,她本以做好準備會被太后叫去,當面送給趙峋,誰知竟沒等來動靜。
可她眼下能做的只有等,阿定了定神,等到用晚飯時,悄悄找了素心問話。
“太后是曾屏退了我們,只留了皇上說話。”素心略一沉吟,又安慰阿道:“我瞧著太后心情也說不上壞。”
阿淺淺笑著,點了點頭。
看來馮太后果真向皇上提了,皇上的答復并不盡如人意。
太后寢殿。
“太后娘娘,皇上沒有回絕,便是有意于阿。”張嬤嬤服侍太后散了頭發,替她慢慢梳著頭發。
馮太后冷笑一聲:“皇上是沒明說,可人也沒帶走。”說著,她突然蹙了眉:“莫非他要借貴妃鬧事,來推掉哀家送的人?”
張嬤嬤在旁寬慰道:“許是皇上覺得大公主的事情還沒查清,就帶走阿姑娘著實有些不妥。”
今日在永壽宮,趙峋的態度曖昧,沒有拒絕太后的提議,人也并未帶走。
“那哀家就把人送到他身邊去,不必讓皇上為難決斷。”馮太后目光微冷,淡淡的道:“明日便找人指點阿,讓她準備著。”
張嬤嬤忙應是。
果然第二日,便來了兩個嬤嬤,一個滿面嚴肅的容長臉,另一個則是和氣的圓臉。
“阿姑娘,這兩位嬤嬤教的規矩,姑娘可要好好學著。”張嬤嬤親自把人帶來,對阿道:“姑娘將來到了貴人跟前服侍的時候,這些都能用得上。”
阿忙乖巧的應是。
一人教她御前的規矩,一人教她閨房之事,只是點到為止,并不深究。
規矩倒也罷了,與在太后跟前相差不大。另一件事,阿面紅耳赤的聽著,在嬤嬤提問時,她還要回答。
這么過去了三日,教導告一段落。
阿要試送來的衣裳,得了半日的空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