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出,場中氣氛再度一凝。
是了,繞了這么大一圈,死了這么多人,最初的那個問題,終究還是要回到臺面上來。
藥師佛與眾佛交換了一個眼色,面上露出些許為難之色。
“此事體大,還容我等商議一二,再與大圣答復,如何?”
孫悟空嘿嘿一笑,做了個請便的手勢。
于是,那漫天佛陀,便聚在一處,雖是無人開口,可那虛空之中,卻有無數道神念在急速地交流著。
“事情已然至此,諸位師兄有何高見?”
“那猴頭與楊戩、哪吒聯手,又有三霄、趙公明在旁虎視眈眈,硬碰是斷然不成的了。”
“靈山那邊,世尊與接引佛祖有法旨傳來。”
“哦?世尊如何說?”
“世尊與佛祖的意思,陸凡此子,與我佛門有大因果,若能將其度化,引入我門,自是最好。”
“若不能,今日之事,須得在放過陸凡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挽回顏面,讓天庭對我佛門有所交代。”
“這......”
“原本,此二者或可兼得。可如今,孫悟空他們將事情鬧得這般大,天庭眾仙皆在觀望,我等已失了先手。二者,怕是只能擇其一了。”
“是啊,要么放人,丟了佛門的臉面;要么強留,與那三個煞星不死不休,再將天庭徹底得罪。這......著實是兩難。”
最終,所有人的神念,都匯集到了燃燈古佛身上。
“燃燈師兄,此事因你而起,也當由你來做個決斷。”
燃燈古佛心中一片苦澀。
他能如何決斷?
事到如今,他還有得選么?
他緩緩地吐出一口濁氣,神念之中充滿了疲憊與無奈:“還能怎樣?放人吧。”
眾佛聞,皆是默然。
燃燈心中不甘,又問道:“方寸山那位,當真還無半分動靜?”
“并無。”有菩薩回應道,“我等以佛法推演,天機混沌,始終如霧里看花,瞧不真切。”
燃燈沉默了片刻,又問起:“先前元始天尊逆行光陰,入時空長河,欲往過去的方寸山尋他,此事貧僧知曉。”
“只是,為何接引佛祖未曾同去?”
此問一出,眾佛皆是靜默。
良久,大日如來才代為轉述了接引佛祖的原話。
“接引師兄以金剛經示我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天道有常,定數難違。與其逆水行舟,不如靜坐岸邊,觀水流之變。待到水落石出之時,一切自有分曉。”
這一番話說得是玄之又玄。
可燃燈聽在耳中,卻只聽出了兩個字:
等待。
他心中長嘆一聲。
罷了,罷了。
連圣人都選擇等待,他一個過去佛,又能如何?
今日這虧,看來是吃定了。
心中終究不甘,那股郁結之氣難平,燃燈卻忽然想起了另一樁事。
“貧僧有一事不明。不久之前,曾感應到時空長河有異動。玉清元始天尊逆行光陰,入時空長河,欲往百年前的方寸山,去尋那位的蹤跡。此事,接引師兄與世尊,可有法旨示下?”
這樁事,乃是圣人之間的博弈,尋常佛陀菩薩,根本無從知曉。
可燃燈不同,他曾為闡教副教主,對元始天尊的行事風格,多少有些了解。
那位圣人,從不做無用之功。
他既出手,必有深意。
回應他的,是藥師琉璃光王佛的神念:“接引師兄確有提及此事。”
燃燈精神一振:“師兄如何說?”
藥師佛的神念頓了頓,其中意味,頗為復雜:“師兄,元始天尊此行,不過是障眼之法。”
“障眼法?”燃燈不解。
“不錯。”藥師佛繼續道,“元始天尊以大法力攪動時空,引動三界所有大能者的目光,齊齊落在那百年前的方寸山上,以為他要尋的是我西方教的圣人。”
“可實際上,在他吸引了所有目光的同時,他的另一道法身,卻去了另一處地方。”
燃燈的心跳,漏了一拍。
連他這等古佛心境,都起了一陣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