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兄之能,難道那時就算不出他的根腳,算不出他身負的因果?”
“若是算出來了,當年將他推開,今日又為何要逆轉光陰,回到過去,與靈寶天尊爭搶一個徒兒?”
“道兄,你我都是局中人,又何必相互試探呢?”
院中一時靜了下來,只聽得見遠處山澗的流水聲,還有風過菩提樹葉的沙沙輕響。
兩個圣人相對而坐,誰也不再語,只各自端著茶杯,悠然品茗。
那茶水的熱氣氤氳而上,模糊了彼此的面容,也隔開了一場可能愈演愈烈的機鋒。
過了許久,元始天尊忽然笑了起來,將院中的沉寂沖淡了。
他將那玉杯在指尖轉了半圈,這才慢條斯理地開口:“道友此,貧道卻不敢茍同。何謂之爭搶?”
“這陸凡本就是我闡教門下,如今不過是撥亂反正,讓他重歸門墻罷了。”
“至于三弟那里,不過是中途的一段塵緣,既是塵緣,便有盡時。”
“貧道此舉,是順天應人,算不得搶。”
菩提聽了,也被他這番辭逗笑了。
他放下茶杯,抬眼看著元始天尊,眼中是純粹的好奇:“既是如此,貧僧倒想問問,在道兄的玉虛宮內,你與通天道友那一場,究竟是哪位贏了?”
須知圣人道場,非同小可。
無論是元始天尊的昆侖山玉虛宮,亦或通天教主的金鰲島碧游宮,乃至太上道祖的兜率宮,甚至道祖鴻鈞的紫霄宮,皆是大道顯化之地,內里自成一界,有無窮妙用。
其中最要緊的一條,便是能夠遮蔽天機。
身處其中,談舉止,斗法論道,皆不為外人所知。
便是同為圣人,除非親臨,也無法推演觀測到另一位圣人道場內發生的事情。
是以,菩提有此一問。
圣人,此二字所代表的,早已不是修為的境界,而是一種生命形態的根本躍遷。
尋常生靈,縱是修成大羅金仙,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也仍是在歲月長河之中行舟之人。
他們或許能憑借高深法力逆流而上,暫窺過去一角;或可順流而下,推演未來一隅。
但無論如何,他們始終身在其中,受光陰之水的沖刷,被因果的流向所束縛。
而圣人,早已登臨彼岸,立于河畔之上。
過去,現在,未來,于他們而,不再是一條單向流淌的長河。
河水的源頭在何處,中途有何等波瀾,最終匯入何方,皆在其一念之間,一覽無余。
時光的邏輯,因果的順序,對他們失去了意義。
是以,此刻坐于菩提樹下的元始天尊,與封神時同通天教主一戰的元始天尊,并無先后之分。
勝負的結果,對于此刻的他,并非一個尚待揭曉的懸念,而是一個早已存在的既定事實。
他從“未來”而來,卻又身處“過去”,這看似矛盾的景象,對圣人來說,不過平平而已。
他可以同時是昆侖山玉虛宮中講道的教主,是封神之役里布局天下的圣人,更是此刻與菩提品茶的道友。
這些并非分身,也非化身,更不是什么過去之身或未來之身。
它們都是元始天尊本身。
他的意志與真靈,早已超越了單一時空的限制,可以同時存在于時間長河的任意一個節點,甚至所有節點。
其真身早已不存于任何單一的時空節點,而是遍存于所有時空。
每一個,都是完整的元始天尊。
這便是圣人與其他仙神最根本的區別。
萬劫不磨,沾因果而不染,皆因他們早已站在了因果鏈條的頂端,俯瞰著一切的發生與終結。
簡單來說。
圣人看著還有點人樣。
但是實際上已經和其他的仙神不是一個物種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