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墨聲音平和,卻自帶威嚴:“即日起,暫代河內太守一職,安撫地方,恢復生產。一應官員,暫留原職,戴罪立功。本地豪紳,助軍有功者,皆有封賞。”
孫文遠等人聞,如蒙大赦,感激涕零,連連叩首:“謝王爺恩典,我等必竭盡全力,效忠殿下與王爺。”
對于頑抗到底的瞿俊,張墨下令公開審判其“助紂為虐,抗拒王師”之罪,明正典刑,首級傳示各地,以儆效尤。
此舉既彰顯了南伐之師的正義性,也徹底打消了某些人的僥幸心理。
隨后,張墨頒布了一系列政令:
宣布河內郡免除本年及明年一半賦稅,與民休息。
收編整頓降軍,汰弱留強,愿意歸鄉者發給路費,精銳者補充入北軍。
鼓勵外逃百姓返鄉,歸還被侵占田產。
撥出部分繳獲資財,用以修復戰爭損壞的水利設施,為來年春耕做準備。
這些措施迅速安定了民心,贏得了河內百姓的擁護。
河內郡,這個南下奪取的第一個州府,不僅成為了北疆堅實的軍事前進基地,更在政治上樹立了一個“順者昌逆者亡”的典范,為后續的南下行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張墨并未急于繼續進軍,而是留在河內一段時間,親自處理政務,接見士紳,穩定局面。他知道,消化好河內,其意義不亞于攻克十座城池。
他需要讓天下人看到,北疆帶來的不僅是武力,更有秩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