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留中不發”,在所有人看來,就是一種默許,一種無可奈何的承認。這無疑再次沉重打擊了朝廷和皇帝的權威。
消息傳回北疆,張墨只是淡淡一笑,對左右道:“本王知道了。”
他本來就沒指望趙鐸能有什么像樣的回應,上這道奏折的目的已經達到:一是占據了道義和政治的制高點,表明北伐并非私心,而是為國為民;
二是再次將了趙鐸一軍,讓天下人看清朝廷的虛弱和無能;
三是為北伐行動披上了一層“奉旨討逆”的合法外衣,盡管這圣旨是他“逼”出來的。
至此,一切障礙都已掃清,最后一塊遮羞布也已蓋上。
北疆的利劍,已然磨礪完畢,劍鋒直指蒼茫的北方草原。
北伐大計已定,十萬鐵騎整裝待發。然而,大軍遠征,后方根基的穩固至關重要。
北疆不僅是北伐的大本營和后勤基地,更是南面防范朝廷可能趁機發難的關鍵屏障。張墨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留守人選必須絕對可靠,且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
這一日,德親王府內,張墨召來了岳父墨江白與心腹愛將趙小七。
墨江白如今雖是文官,但以前他可是鎮守北疆的云州都督,老成持重,且身為張墨岳父,地位尊崇,在北疆官員系統中威望極高,由他坐鎮中樞,統籌全局,最為合適。
而趙小七,作為最早追隨張墨的元從將領,忠誠毋庸置疑,更在多次大戰中表現出色,尤其是防守作戰,極有韌性和章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