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孫指揮使負責,利用其職權和靖國公的影響力,以“西線緊張,需加強京城戒嚴,防止流民奸細”為借口,頻繁調動京營兵馬,將忠于皇帝和四皇子的將領或支開,或暫時剝奪兵權,逐步將神機營、五軍營的主力控制在手。
對于最難啃的三千營,則計劃在起事之時,由靖國公府派出家將死士,配合收買的內應,進行突襲和控制,力求迅速解決。
第三步,隔離信息,制造混亂。
計劃在行動前夜,突然切斷皇宮與外界的一切聯系。同時,在城中制造幾起“火災”或“盜匪”事件,吸引巡城兵馬和衙門的注意力,混淆視聽。
第四步,矯詔逼宮。
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一步。計劃控制宮禁后,立刻逼迫皇帝寫下禪位詔書。
若皇帝不從,便偽造詔書。他們早已模仿皇帝筆跡的高手準備好了詔書草稿。同時,控制內閣中部分重要成員,讓他們承認詔書的“合法性”。
第五步,清除異己。
擬定了一份詳細的名單,上面羅列了所有四皇子一系的骨干成員、以及可能堅決忠于皇帝的老臣。
一旦政變成功,立刻以各種罪名將這些大臣迅速逮捕下獄,或直接格殺,務求一擊致命,不給對手反應和組織反抗的時間。
第六步,迅速登基,掌控大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