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戰功卓著,經都騎尉劉長友呈報上級核準,特擢升張墨為仁勇校尉,品階從八品,仍駐守烽燧堡,但其麾下額定兵員增至二百戰兵,允其自行招募健勇,以實邊塞,鞏固防務。
隨公文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小批象征性的賞賜:五百兩白銀和一些布匹糧草。
“仁勇校尉。”周大彪、劉長腿等人聽到這個任命,頓時喜形于色,紛紛向張墨道賀。
這意味著他們的頭領正式有了獨立的帶兵權,不再是區區隊正,烽燧堡的實力和地位都將水漲船高。
張墨心中也掠過一絲欣喜,但面上依舊平靜。
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那兩萬兩銀子的會票果然物超所值。劉長友不僅幫他掩蓋了真實的收獲規模,更是送來了他最需要的東西——合法擴軍的權力。
“校尉大人,這下咱們可以名正順地招兵買馬了。”周大彪興奮地說。
張墨點點頭,目光掃過麾下幾位骨干:“沒錯。額定二百戰兵。這是上官給的編制。但我們不能只招二百人。”
他沉吟片刻,下達了新的命令:“周大彪,劉長腿,你們立刻著手,以新招募‘輔兵’的名義,再招一百人。要挑選身體強健、背景清白的流民或貧家子。
餉銀待遇,暫按輔兵的標準發放,但日常操練,必須與戰兵一樣,裝備也要逐步配齊。”
幾人立刻明白了張墨的意圖。
額定二百戰兵是明面上的實力,但真正的實力,往往藏在“輔兵”、“民夫”這些名目之下。
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在官方的框架內,悄然擁有一支三百人的隊伍,而且全部接受戰兵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