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想要茅臺酒,周高廉是知道的。
可胃口這么大,他是沒料到的。
“一瓶12塊錢,我全部都要,而且是交不批貨,我付一次款,不拖欠,當場點貨,當場結算清。”陳浩道。
知道了底價,等于是招投標,看到了競爭對手的報價,12塊錢,剛好高出對方底價一截。
“全部結算清?一個月9噸,這就是1萬8千瓶,批發價就算10塊錢,這也要18萬了,一次結算,你有那么多錢嗎?”周高廉道。
陳浩的胃口真大!
“批發價12塊錢,不是10塊錢,我說12塊錢一瓶,就是批發價,至于零售價多少,我自然定,既然是投放到市場去,肯定根據市場來。”陳浩道,“1萬8千瓶,12塊錢一瓶的批發價,總計就是21.6萬塊錢。”
“我自己的錢不夠,那就貸款,貸款還不上,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到時茅臺廠隨時可以跟我取消合作,這一點可以寫進合同里。”
“周廠長,你覺得怎么樣?”
縣里的兩家飯館,一天的收益差不多有1000塊錢,再加上其他的收入,幾年下來,家里的存款有40多萬。
就算一分錢不賺,這些資金也可以堅持2個月。
但陳浩不打算用自己的存款,而是打算先用借款,從銀行借錢,這年月,借出來的錢,銀行也不會急著要回去,拖的時間長點,說不定后面還會成為爛賬。
不過陳浩倒不是為了賴賬。
一個是為了讓手里能多些資金,興盛酒樓打算選個新的地址,建的高些,為改革開放后的市場做準備,擴大經營面積,以應對市場的爆發。
一個是做負債,讓那些想惦記自己生意的人,想豪取巧奪的時候,因為負債的問題會放棄想法。
“你打算定多少的銷售價?”周高廉問道。
廠里開了好幾次會,就茅臺廠10%的酒水自主銷售權的問題做了探討,每次都有討論零售價,但沒有說超過12塊錢批發價的。
茅臺的利潤在11%,本地零售價是7塊5,成本價是6塊6左右,外地零售價8塊,成本價在7塊1左右。
這是國家規定的酒水利潤占比,上下浮動不會太大。
如果以12塊錢的價格批發給陳浩,陳浩在外省,成本是7塊1,這里頭就有4塊9的利潤。
一個月1萬8千瓶,總計就是萬元的利潤。
一年下來,能有100余萬的利潤!
這些利潤能全部都留在廠里,歸廠里自主使用!
要知道,先前廠里哪怕是修一個廁所,也需要上報審批,得上級部門同意,才會單獨撥款,廠里才能建廁所。
今年還有1個月就結束,全年的稅金估計才300萬,利潤不過才幾萬塊錢,就這幾萬塊錢的利潤,也要上交!
如果按照陳浩說的來,明年一年的利潤超過100萬元就有保障了。
這是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