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單位真要出問題了,國家還能不管?”陳自強問道。
鐵飯碗深入人心。
平常時候,陳浩其實有說過,國營單位不一定就是鐵飯碗,鐵碗會破,只是好多人不信而已。
這次算是在人比較多,又比較正式的場合,再說一次。
“管是會管,但只會管重要的單位,對國計民生影響重大的企業,重要的化工,紡織,軍工等企業,這些企業即便出問題,國家也會往里頭投錢,投人,將企業救活。”陳浩道。
“但是普通行業,普通企業,肯定不會有這個待遇,原因也很簡單,國家沒錢!只能是把有限的資金放到重要的行業,別的行業和單位就只能放棄,讓其自已求活。”
這其實就是抓大放小。
積極性這個東西很神奇,放在農村,分田到戶,平均每個人的田地還是那么多,化肥也沒有明顯的增加,分田到戶卻能激發積極性,讓原本吃飯成問題的農民,至少不會餓死。
放在城里,雖說不少國營單位倒下了,卻又有更多的企業又成立了。
“我說這么多,其實就是告訴你們一件事,不要羨慕城里的職工,尤其是普通職工,有點領導職務的,在變化中還能撈取一些好處,但普通職工卻沒這個能力,他們的日子會很苦。”陳浩道。
“農村很苦,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很苦,但紅旗生產隊不會,跟著我的人不會,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沒有規定說,農民一輩子就必須在田地里求活,以前被逼著在田地里求活,那是政策的原因,是無奈,但如今,政策松動了,我們就該主動順應政策,站在時代的浪潮上,為自已,為子孫后代,在時代的浪潮里撈取一塊好處。”
利益動人心。
不用講別的,政策只是大旗,稍微的說幾句,陳浩主要還是講利益。
跟村民也不用太過拐彎抹角,講利益就聽的多,也只有講利益,才會激發正向積極性,讓村民愿意跟著自已干。
“你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我第一個跟著你。”王紅梅舉手。
悶著頭跟陳浩干。
“我也是,浩哥,都聽你的,你干啥成啥,我肯定信你,我眼光沒你好,你說的這些,說實話,在飯館的時候,我就聽人說政策要變,一些單位在開會研究,但怎么變卻不太清楚。”陳偉道。
他也光棍,不懂的地方不用特意去想,跟著陳浩就行。
到目前為止,陳浩做的決定還沒有出錯的地方。
“你說吧。”
“都聽你的。”
大隊隊長陳自強,生產隊隊長陳洪興,生產隊會計陳順田,再有陳傳福等人,都把目光看向陳浩。
以陳浩為主。
“既然各位這么信任我,那我就說了。”陳浩道。
他沒推辭,這事也只能他安排,他能看到大勢。
“必須跟著政策走,這是一定的,甭管政策怎么樣,都要跟著政策,胳膊擰不過大腿,個人的想法很難左右國家的政策。”陳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