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比較關心紅旗生產隊村民的人均收入。
糧食產量,以及收入,這才是一個村干部關心的,也是村民關心的。
“怎么可能?40塊錢也太低了,人均收入能有七八十塊錢。”陳小婷道。
能有七八十塊錢?
“這么多,你會不會搞錯了?你說的是戶均收入吧?”杜文標皺著眉頭。
他有些不太相信。
原本人均收入二三十塊錢,這才過了多久,人均收入就能夠有七八十塊錢?
漲了好幾倍!
分田到戶的作用能有這么明顯?
“紅旗生產隊有將近200口人,平均每戶有5口人,真要是戶均七八十塊,那平均下來每個人才十幾塊錢,這怎么生活?我說的就是人均七八十塊錢,戶均能有三四百塊錢。”陳小婷說道。
她先前做記工員,對紅旗生產隊的規模比較清楚。
“這也太夸張了些,分田大戶的作用就這么好?這個收入真不算低了。”杜文標說道。
“這是純收入,也就是說,如果生活水平跟分田到戶之前沒有多大的變化,一年下來一戶人家里就能存三四百塊錢。”童倩補充著說道。
“當然,村民日子好過了些,兜里錢比較多了,不少人吃飯,穿衣方面也不再那么拮據,用度肯定有提升,但一年下來,平均每戶家里也能存300塊錢左右。”
“村民的日子好不好過,看看住的,穿的,用的,就能感受的出來,這些都是不好作假的,這位同志,你要不相信,可以在村子里面轉一圈,看看紅旗生產隊的紅磚房是不是比一般的生產隊要多,有有電視,牽電線的家庭,是不是比其他的生產隊要多?你要不信我們說的,也可以去問問其他的村民,就是問小孩子也是能行的。”童漫跟著道。
紅旗生產隊的變化的確很大,幾年前都還是土坯房,就只有隊委辦公室是磚瓦房,這幾年生產隊里蓋紅磚房的村民多了好些,用電的村民也多了不少。
“分田到戶能給村民帶來這么多收入,還真是沒想到,有點不敢相信。”杜文標說。
剛剛他在村子里面已經轉了一圈,紅旗生產隊的紅磚房,包括村民用電的比例,比其他的生產隊要高。
就是有自行車的村民,他也看到了好幾家。
他所在的向陽公社,只有大隊的干部才有自行車騎,而且數量很少,底下的生產隊,別說普通村民了,就是生產隊的干部,也沒有騎自行車。
“分田到戶對糧食的產量提升,的確沒有那么夸張,卻讓人有奔頭,提升了勞作效率,解放了勞動力,豐富了農作物的種植種類,這些看似不大的幫助,卻能讓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陳浩這時候才開口說話。
“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村民蓋上紅磚房,買得起自行車,買得起電視機。”
他沖杜文標伸出手,“我是紅旗生產隊的副業隊長,陳浩,這位同志你好,歡迎你到紅旗生產隊考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