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于國營單位,兩人到這邊來,能帶現金,能帶介紹信,能帶糧油票,可糧油關系卻不能轉過來。
也就是說,戶口還在茅臺廠,在仁懷縣。
買菜,買糧,買油,只能讓劉英幫忙,可總讓人幫忙也不太好意思。
這一大搪瓷盆的豬油,太需要了!
“別喊我陳老板,老板是資本主義的叫法,喊我陳隊長,或者喊我陳哥,浩哥,都行,先前不跟你們說了嗎,職務上,我們有上下,可私底下,我們是兄弟姐妹。”陳浩道。
兩人先前喊他陳浩同志,生分的很。
蘇小娟這會兒改了口,喊他陳老板。
他干脆更進一步。
關系的親疏,先從稱呼上開始。
“那喊你陳哥吧,聽著親切。”蘇小娟道。
三人拿著東西,又回了后院。
“這院子里就你兩個女同志住著也不方便,主要是不安全,安排一個男同志進來,也不好,回頭我再過來,給你倆帶條土狗,養在院子里,有個啥情況,能叫喚,提個醒,長大了,還能幫著咬人。”陳浩看了一圈,說道。
“大米,菜,還有油,后面我跟孫苗苗說聲,讓她每次往帥府大酒店送菜的時候,給你們捎帶過來。”
“你倆戶口都在茅臺廠,有些地方的確不方便,不過凡事有我,我肯定會想辦法解決。”
在村里也有方便的地方。
大米,油,菜之類的,更好解決,只要有錢,總歸能買到,別管是偷偷摸摸,還是怎么樣,肯定能找到解決的地方。
城里的居民,想要解決這方面問題,有錢可能還不行,還得找關系。
糧油被控制的死死的,從糧店才能買到,一些小巷子,偏僻地方的地下黑市,賣的也多是糧油票,手表等之類的。
有面條,大米偷偷賣,量也少的很,幾斤了不得了。
“你留下來吃個飯吧,這么多東西,我們在茅臺廠的飯菜都沒這么好。”楊艷說道。
陳浩考慮的的確周到。
人還大方。
她和蘇小娟兩個人,才來就被陳浩安排到帥府大酒店接風,這又沒過多久,陳浩特意提了2條臘肉。
“這都四月了,年前的臘肉差不多吃完了,就這2條臘肉,還是我問村里人買的。”陳浩道。
“后面集上有哪個生產隊賣豬肉,我讓孫苗苗給你們買了送過來,不過天氣是越來越熱了,新鮮的肉不像是臘肉,放不了多久,得趕快吃了。”
“生產隊殺的年豬,肉主要分給隊里的隊員,有缺現金的,才會拿部分到集上賣,量很有限。”
“隔3天左右就給你倆送1斤過來。”
楊艷和蘇小娟很驚訝。
3天左右送一斤過來,一個月就是10斤左右,一個人有5斤的豬肉量。
“這會不會太多了?”楊艷道,“在仁懷縣,我們一個月的豬肉標準就人均8兩。”
每個地方的糧食,包括肉食的標準不太一樣,像是江城市,每個月城鎮居民的人均豬肉定量是1斤半。
仁懷縣縣城居民的月人均豬肉定量只有8兩,幾乎是江城市月人均豬肉供應量的一半。
這還不是最低的,河南省月人均豬肉的供應量只有2兩。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