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中秋,端午。
這是國內的三大節。
闔家團圓,去長輩家中走動,送節,主要就是這三大節,別的時候不去沒問題,這三大節不到,會得怪。
“浩哥,還是你心善,要是換了別人,哪會這么好。”陳東升道。
其他幾人也深以為然。
陳浩給職工發福利,而且福利還這么好,真不多見。
“別人怎么做,我們不管,也管不著,但有些東西,必須得對的起自己的良心。”陳浩道。
幾人坐在一起,喝茶,抽煙,聊了會兒。
主要是關于花山飯館和興盛酒樓,還有酒水生意方面的安排,對這一年進行的事做了個總結,對來年的計劃,也做了些大致的安排。
而后,陳浩將張俊單獨留了下來。
“1978年會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年份,這一年會有重大的事情發生,政策方面的傾向會更明確,不少東西都會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確定下來。”陳浩吐了口煙氣,看著他。
“手頭上的事必須抓緊。”
“全國名酒那邊,必須要找到突破口,錢方面不要舍不得,你手上錢要是不夠,就從我這邊拿。”
“不要在意自己的臉面,誰讓我們求著別人,先當孫子再當爺,茅臺酒一定要多拿,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1978年,是改革開放的元年。
雖然很多事在1977年就已經有了苗頭,比方對個體戶的態度,教育方面的改革,但最終確定下來,還是1978年。
茅臺等酒水的價格,隨著市場的好轉,需求一直在上漲,價格也會慢慢的調整,一路上漲。
這個時候不搶先拿下份額,搞好關系,后面等茅臺起飛的時候,再去攀關系,只會比這會兒更難。
“茅臺那邊我去過,但只見了相關負責人一面,才說了幾句話,人就將我給打發了。”張俊嘆了口氣。
“這還是讓松江大曲這邊,一個認識的領導,牽線搭橋的結果,要不然連面都見不到,人肯見我一面,就算是給了面子。”
說到底,其實還是瞧不上張俊。
因為張俊沒什么來頭,毫無背景。
茅臺還沒徹底的成氣候,卻也是全國名酒,聲譽很大,產量又有限,別說張俊沒什么來頭,就是來頭稍微小一點的,也不一定能見到人。
見到人了,還是因為讓松江大曲的領導,在中間牽了根線的結果,可也僅僅只是見個面,算是給了牽線人面子。
余下的,啥事都沒談成。
想到先前對陳浩的保證,張俊有點不好意思,“陳總,我有罪,說的話沒做到,說是年前一定拿到全國優質名酒的批條,可一瓶都沒拿到。”
“白花了那么多錢,吃喝,還有油費,住宿費用,事情卻沒辦好。”
陳浩一句責怪的話都沒有,這讓他心里更有愧。
“別這么想,至少見到了茅臺的相關負責人。”陳浩擺擺手,“再說,襄樊特曲的批條,你不也拿到了嗎?”
“茅臺的批條沒拿到,等過完年,接著努力就是,凡事就怕較真,只要堅定了信心,一定要拿到批條,就肯定來得及。”
張俊雖然沒拿到茅臺等全國優質名酒的批條,卻拿到了襄樊特曲的批條,一個月有1噸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