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領導?”
    張孝儒和宋思銘齊聲問道。
    “已經調走的市紀委許書記。”
    楊志義回答道。
    “許滄海……”
    張孝儒和宋思銘互相對視一眼。
    對于許滄海,張孝儒不是很了解。
    畢竟,他為官一向清廉,沒受過處分,也沒接受過調查,跟市紀委,沒有任何交集。
    但宋思銘不一樣,許滄海任內,他進市紀委的小黑屋,就進了兩次。
    許滄海其人其事,又為什么被調離青山,宋思銘一清二楚,而許滄海的近況,前段時間去省城的時候,他也聽人聊起過。
    許滄海現在就是一個退二線的狀態,在省政協,朝九晚五。
    當然,也有傳,許滄海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到省政協只是暫時過渡一下,等到風聲過去了,會有人幫許滄海官復原職。
    不過,許滄海真與青山市博物館監守自盜案有關的話,那官復原職,肯定是實現不了了,甚至有可能跑步進入看守所。
    “所以,這幾年,你都是裝聾作啞,漠視某些人把公家的博物館當成自己的倉庫,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張孝儒問楊志義。
    “老領導,我沒辦法啊!”
    “那是市紀委的一把手,我敢說個不字,第二天就能讓我背上處分。”
    “換成是您,您不害怕?”
    楊志義希望張孝儒能換位思考。
    其實,張孝儒一直在換位思考。
    否則,也不會到楊志義的辦公室,跟楊志義說這么多。
    他也覺得楊志義委屈,想盡最大可能,保全這個老部下。
    “但現在,青山市紀委已經不姓許了。”
    宋思銘對楊志義說道:“楊館長,你可以放心大膽地推測一下,青山市博物館,到底是誰,在偷偷地調包那些高等級文物。”
    “沒有證據,我不能亂說。”
    楊志義還是有顧慮。
    “不能亂說,那就是你。”
    “我一個電話,市紀委的同志,就能到這,一個小時后,你就能住進興隆賓館了。”
    宋思銘嚇唬楊志義。
    興隆賓館,是市紀委的定點隔離審查場所,宋思銘兩次進市紀委的小黑屋,都是在興隆賓館。
    楊志義自然也知道,興隆賓館是什么地方。
    “李明旭,李明旭的嫌疑最大。”
    在背鍋和甩鍋之間,楊志義選擇了甩鍋。
    當然,嚴格意義上,也不是甩鍋,因為,平心而論,嫌疑最大的確實是副館長,李明旭。
    楊志義隨后就講述理由,“李明旭是青山市博物館最老的老人了,青山市博物館剛一立項,他就開始參與了,館內的展品,無論是真品,還是仿品,有一多半,是經李明旭之手進來的,每次藏品的梳理,核對,也都是李明旭負責,他說哪個藏品有問題,哪個藏品就有問題,他說哪個藏品沒問題,哪個藏品就沒問題……”
    “李明旭確實是最方便下手的人。”
    等楊志義講完,宋思銘給出自己的分析。
    “絕大多數展品,都是經李明旭之手,進的博物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他應該最清楚,那幾件一級文物被調了包,他不可能發現不了,可剛剛,-->>我把仿品說是真的,他愣說我說得對,這擺明了是睜眼說瞎話。”
    張孝儒想了想,自己鑒定藏品的過程中,李明旭的表現,完全可以算為佐證。
    在距離楊志義辦公室不遠的另一間辦公室里。
    李明旭正在擰著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