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在沒有普及冰箱的年代,這個季節處理肉食的法子相當的原始。
第一種,油脂多的肉食可以簡單的切碎之后上鍋里油,油之后水份降低,肉質熟化,用油脂將肉埋起來封存。
炒菜做飯的時候,蒯一點,可以增加菜里的油水兒。
這樣處理稍微仔細點的話,存幾個月沒有問題,但是時間如果太長,會有一股哈喇了的味道,口感下降嚴重。
第二種,是用煙熏,將鮮肉掛到桿子上,然后下面用潮濕的柴火或者鮮松樹枝去生煙熏,熏過的肉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但是會這種法子的人比較少,一般只有那些常年在山上打獵的山狗子(老獵人)用。
最后一種,就是用大粒鹽腌制成咸肉。
把肉切的稍微適中一點,然后撒上厚厚的一層大粒鹽來揉搓均勻,等肉的體液初步滲出之后,再重復幾次這個過程。
相當于,給肉蓋上一層鹽殼子,吃的時候切下來一部分,然后用水清洗,就可以拿來做菜。
現在已經入秋下霜了,天氣涼爽,初步的用咸鹽處理下肉質,放到地窖里就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會壞。
李承田家條件好,尋常過日子啥的基本不缺油水,所以處理鮮肉啥的這些活兒,牛翠花都非常熟練。
這邊牛翠花正第二遍給豬肉做‘按摩’呢,李二娃背著獵包,手里架著紅毛子雞鷹,從外面回來了。
“媽!爸!我回來了!你看看我逮了個啥!”
李二娃進門之后,隨手就將鷹拴到了屋前的站杠上,然后從肩頭將獵包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