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知道這個敬山神的流程,嘴里念叨的詞兒也大差不差,看到眾人磕頭,他倆也立馬跟上磕頭。
等眾人起身了,李振山拍了拍自己膝蓋上的土沫子,看了大春兒跟文東一眼。
“你們哥倆,是不是有些好奇,為啥打了山牲口,還要供山神呢?這好好的下水,回家投洗出來,味道差些好歹也都是肉!”
大春兒沒有避諱,點點頭:“確實有些好奇!”
“這個敬山神的說法,從我爺爺那輩兒獵人就是如此,我小時候也問過我爸。
你想那個年代物資比現在更加匱乏,打到一頭牲口,恨不得豬毛都要攢起來物盡其用!
拿出一部分收獲來敬山神,一個是求個好的意頭兒,人的心里踏實了,做事兒就更容易拿到結果!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山林要有所敬畏,每次進山都伴隨著潛在的風險,只有心底踏實打獵才能更順利!
另一點,是我爸跟我說的,這留下下水祭奠山神,還有一層意思,是為了保證獵人的安全!
以前的深山老林里資源更豐富,多豺狼虎豹。
獵人費勁打到了大牲口,短時間里可能無法立刻帶回家,有的時候需要過夜,有的時候,需要回去搖人想招兒將獵物扛回去!
見了血腥味兒,那些掠食者們就會跟著獵人們行動,遇到合適的機會了,甚至會偷襲傷人,搶奪獵物!
如果留下一部分內臟,就相當于給了潛在掠食者一個分享食物的機會,它們吃了這部分肉,就不容易再去跟蹤傷人了!
任何一條規矩,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這都是老一輩人,用無數血淚得到的經驗!”
聽到這個解釋,文東連連點頭,原來還有這么一層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