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回答道:“新放上的鷹,體力略差,速度慢,成鷹逮野雞成功率不高還容易丟鷹!最好是逮沙半雞!這事兒您別管了,我來安排!!”
“妥了!可算把這家伙給擺弄出來了!等把鷹放順溜了,我也能跟你們似的上山放鷹逮小雞兒了!”
“沒問題!最多三四天,一邊成鷹,一邊微調給鷹貼膘,到時候就能正經上山放鷹打小圍了!”
“啊?還要三四天才行?不是成鷹之后,就能去放了嗎?”
聽到文東的答案,楊建業微微一愣,這跟大春兒跟他說的情況,不太一致啊。
文東解釋道:“能放,不代表實戰表現就夠用!
越是個頭大的鷹,馴化過程中,通過扣膘闖臉熬鷹進行親和度屈服度訓練的程度就越大!
普通的松雀鷹,只要成鷹了,后面就能正常放,幾乎不需要額外貼膘!
個頭再大些的鷂子,成鷹之后第二天第三天,適當的增加血食貼膘同時逐步延長狩獵數量,鷹的體力才能提上來獲得好的實戰表現。
雞鷹跟大鷹,為了讓鷹屈服,膘都要摳的比較大,這種情況下,讓它直接干高難度的活兒,它們有心無力追不上,或者追上擒不住獵物。硬放,反而效果不好!
正確的辦法是,最好選擇比較容易的獵物,或者人為創造實戰的場景,給鷹一點點的增加狩獵難度,同時貼膘恢復體力!
等鷹的體力上來了,獵性還保持住了,再下地干活兒,表現就完全不一樣了!
馴鷹不光要馴,還有放!這兩點同等重要,里面都是學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