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捋著鷹的爪子,將翅膀收攏起來,隨后用鷹褂子將鷹包好固定住,再將鷹褂子底下尾巴位置翻過來露出尾羽交給大春兒雙手捧著。
這給大鷹上尾鈴也是門手藝,里面的細節相當多,如果不懂行胡亂配置,不僅連接不穩固,還有損壞鷹的羽毛的風險。
文東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將大青鷂12根尾羽中間的那兩根蓋羽纏腰位置碎毛用清水打濕撥到兩邊,然后用腿插子的刀尖兒鋒刃位置,細細的將蓋尾兒根部一公分左右的位置,將蓋尾的羽絲刮掉少許。
就好像做手術備皮一樣的邏輯,羽絲刮掉少許之后,主尾羽的莖稈就沒有遮擋了。
做完這些,文東用鉗子捏著一根縫衣針,在蠟燭火焰上燒紅,隨后瞅準了位置,將主羽莖稈從中間穿過,透出一個小眼兒。
瞬間工夫,羽毛燒焦的氣味在屋里就彌漫開來。
文東手很穩,兩根蓋尾上都要平衡打孔,他精準的重復一遍,將另一根的尾羽也同樣處理好。
打好了孔,接下來就簡單了,將提前組裝好的鷹鈴鐺跟鈴鐺板兒,留的線頭穿過尾羽打孔的位置,然后用細鐵絲做一個小的捆扎固定。
等兩邊位置對等,固定完畢,給鷹上尾鈴的活兒就算完成九成了,只剩下最后一個小細節。
滴蠟封口兒。
只見文東用小刀刀尖兒在蠟燭上沿劃開一個小豁口,捏著蠟燭小心地靠近打孔的鷹蓋尾位置。
吧嗒一顆燭淚精準的滴到打孔的位置,將小孔縫隙封住,故伎重施處理另一根蓋尾的孔洞。
大鷹的尾羽羽桿強度其實蠻大的,但是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靠近羽毛根部的位置,不能長時間的見空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