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下線,按照預設的長度進行下線,捏著線頭,不停地在手掌上繞圈,繞到足夠的圈數之后裁斷,直接用清水打濕。
弄濕了線之后將線圈兒進行五等分,互相勾連著繞在五指之上勾住,另一頭用一根鐵絲栓結實固定當做受力的點。
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
文東雙手將五股線分成一手三份一手兩份,用左右手的小拇指勾另一只手多的那一根線。
通過特定的排列順序,類似編麻花辮似的邏輯,將五股線有機的編制到一起。
編制的過程中,材料浸了水,線壓線的時候,壓的就會更結實,同時左右雙手勾著線受力的時候發力均勻且穩定。
經過一連串的快速勾線,很快第一根腳絆子的穿鼻兒就打好了。
文東心底暗暗記著打穿鼻兒的扣子數兒,繼續變換另一種勾線的方式。
同樣是這五股線,換個排列規律,再打出來的腿絆兒,就從雙股開鼻兒,變成了單片的韭菜扁。
這韭菜扁是做好之后繞在鷹的明桿爪墩兒位置的部分,韭菜扁的造型,可以增大接觸面積降低勒爪的風險,也是非常經典的一種編制技法。
等韭菜扁的長度,達到了可以繞鷹腿兩圈兒而不松不緊,文東再次調整勾線的方式,韭菜扁收口,又是一段雙線鼻兒。
這上下留出來的雙線鼻兒是給鷹上腳絆兒的關鍵,通過繞兩圈,反穿固定用的,線鼻兒的長短,直接影響著穿戴好后的美觀與否。
文東掐著來回勾線的扣子數兒,很精準的收好雙線鼻兒,接下來就是綁腿兒最長的部分了。
這部分,用的是四棱方的編法。
要求足夠硬,足夠致密,文東調整好勾線方法之后,手指勾線的力氣用到最大,力求做出來的腳絆子主體部分,哪怕水干了之后,依然梆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