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這么一靠近,被網纏住的鷂子立馬松開了籠子里的麻雀,然后聲音尖銳的叫了起來。
生鷹下網,叫幾聲也正常。
文東非常小心地提防著對方的鷹爪,先把爪子抓住,讓大春兒在旁邊配合這才安全的將鷹從網上擇出來。
在擇網的時候,文東已經初步觀察了一圈這只鷂子的品相。
普通土鷂子色系很常見,分量不大,有個五兩半左右。
腦袋版型略小,眼睛上方兩側有兩根明顯的白眉,眉毛一直延伸到腦后。
前胸是那種很常見的淺褐色v字形脯花紋路不算什么上講究的品相。
膀頭有點厚,不是個快鷹。
要說非要挑點優點的話,這只小鷂子的爪子長得還算不錯。
鷹的小腿明桿比較枯瘦,掛瓦干硬有粗糲感,爪盤也挺大。
長這種爪子的鷹逮獵物,只要抓住了不容易松爪跑脫。
綜合評價:中規中矩很普通的一架當年的小鷂子,可以先暫時留下,壓著手玩幾天。
文東隨手從兜里取出在家里已經準備好的栓小鷹兩開,讓大春兒幫忙,直接將小鷂子的兩開給鷹裝扮上了。
說來了,鷹用的器具也挺有講究的,文東會做鷹帽,拴鷹的五尺、兩開、蛤蟆、手工轉環。
但是,這些玩意兒制作起來都是細功夫,費時費力。
諸如這種看不太上眼的小鷹,可能抓到更好的,這只就放掉了,不值當的下功夫去做細致的鷹具裝扮。
就比如現在這只剛下網的小鷂子,文東給它綁腿兒用的就是兩根三股搓起來的二十五公分長棉繩。
用繞兩圈打結反穿定位的綁法固定在鷹爪子上方‘肉墩’的位置,下方五尺也是同樣材質,隨手打一個八字扣連接,連破勁兒用的轉環兒都沒加,先湊合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