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文東就進了河邊的小樹林。
以文東成熟鷹把式的認知看面前的小樹林,感覺非常不錯。
樹林背后不遠的位置就是后山,前面就是牧靈河,背風向陽,林子里雜樹不密也不算稀疏,剛剛好遮著天,但又不影響小鷹在林子里活動穿行。
更讓人興奮的是,靠近林子邊的位置,有不少低矮的棉柳棵子跟其他小灌木。
隔著幾十米遠呢,文東已經聽到了灌木叢里,幾種常見雜鳥的叫聲。
有水就多草跟灌木,有了草跟灌木,就有了草籽蟲子跟漿果,有了食物,小鳥就喜歡在這里活動。
小鳥多了,鷹自然就會多,等猛禽過境的時候,就會在林子里捕食、歇腳過夜。
到時候布置好了鷹網,就能逮到鷹。
用自然課上的知識來說,這叫食物鏈。人作為最聰明的存在,處于食物鏈的最頂級。
文東一邊走,一邊觀察,心中默默地記下了幾處適合布置捕鷹網的位置。
繼續往前走了不到五十米,旁邊灌木叢里傳來了kikiki的叫聲。
“聽,是沙半雞的叫聲,在那邊灌木叢底下,有一群!!”文東停下腳步,指著遠處灌木叢說道。
大春側耳傾聽,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塊鵝卵石,隨后掄圓了膀子朝著灌木叢丟去。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