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川心中微動,他沒想到,這位深居宮禁的皇子,對自己這半年多來的所作所為,竟幾乎是如數家珍。
許多連他自己都已記憶模糊的細節,對方卻能信手拈來,侃侃而談。
由此可見,這絕非是為了應付他而臨時抱佛腳,分明是下過一番苦功,做過深入細致的了解。
更讓凌川感到震驚的是,三皇子并不僅僅是簡單復述他的事跡,更能將他每一項舉措背后的利弊得失、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關竅,都分析得頭頭是道。
這份見識與洞察力,反倒讓凌川對這個年輕的皇子刮目相看。
“僅憑以上這些文治武功,用百年不出的治國之才來形容將軍,也絕沒有夸張成分!”三皇子臉上寫滿了激動,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然而,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更加熾熱與崇敬:“但,相比起這些安邦定國的實績,將軍您的那篇《水舟論》,以及那振聾發聵的《乾坤四訓》,更是字字千鈞,直指治國安民之本源!其立意高遠,憂國憂民之心,堪比古之圣賢!此等論,足以影響千秋萬世,足以名垂青史!”
凌川聽聞此,眉頭不由得緊緊皺起,沉聲問道:“殿下是如何得知此二事?”
他記得非常清楚,《水舟論》他只在與云州別駕方既白密談時提及過,而所謂的《乾坤四訓》,定然是他在幽州官道旁茶攤上,說與那岐山書生的‘橫渠四句’。
然而,遠在千里之外的神都,深居宮闕之中的三皇子,竟對此了如指掌,這不得不讓凌川懷疑,自己身邊是否早已被安插了眼線,一一行,皆在他人監視之下。
面對凌川的警惕與質問,三皇子卻只是微微一笑。
只見他神色坦然解釋道:“將軍有所不知,您的那篇《水舟論》與《乾坤四訓》,如今早已在神都的士林學子、乃至部分官員之間悄然傳遍了!并非周灝有意探查,實是將軍高論,已然不脛而走!”
緊接著,三皇子解釋道:“半月之前,幽州一處絕壁之上,有世外高人將這乾坤四訓刻于其上,引得無數人圍觀,無數文人墨客爭相詢問,后才得知是出自將軍之口!”
凌川聞,不由得苦笑,當時,自己不過是隨口一說,誰知云書闌竟然將其大肆刻在了峭壁之上。
緊接著,凌川笑問道:“殿下從神都來到這望云關,更是深夜來訪,應該不僅僅是為了拍末將的馬屁而來吧?”
“方才過于激動,將軍勿怪!”三皇子笑了笑說道。
只見他倒了一杯茶潤了潤嗓子,隨后看向凌川,說道:“我今日前來,是想問將軍一個問題!”
“殿下客氣了,有什么問題只管問,末將知無不!”凌川當即表態。
只見三皇子緩緩起身,一臉嚴肅地問道:“敢問將軍,我大周帝國真的氣數已盡了嗎?”
聽聞此,凌川神色巨變,連忙問道:“殿下為何如此發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