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醫院時,陽光正好。
司夜宴幫林清歡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頭發,低聲說。
“剛才萊昂納多打電話來,說那三個患者已經承認是被輝瑞收買的,每人拿了一萬美元。”
林清歡點點頭,卻沒說話。她知道,輝瑞不會善罷甘休。
這家巨頭手里的資源,比羅氏更可怕。
果然,第二天一早,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的官網出現了一篇質疑文章。
作者是輝瑞的首席科學家馬克,文章聲稱林清歡的佐劑作用機制“存在根本性缺陷”,還附上了幾張“實驗失敗”的電泳圖譜。
“馬克這老東西,十年前就因為數據造假被學術界警告過。”
萊昂納多把期刊摔在桌上,氣得手都在抖,“他現在拿出來的圖譜,連分子量marker的位置都不對,明擺著是合成的!”
林清歡卻異常平靜。
她打開電腦,調出自己的實驗記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光說沒用,得用數據打他的臉。”
三天后的國際病毒學大會上,馬克果然拿著那幾張電泳圖譜登上了講臺,唾沫橫飛地抨擊“快速研發的隱患”。
臺下的輝瑞高管們頻頻點頭,攝像機的鏡頭緊緊盯著他手里的ppt。
輪到林清歡發時,她沒有直接反駁,而是播放了一段實時實驗視頻。
她的團隊正在重復馬克“質疑”的那個實驗,從樣本處理到電泳跑膠,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可見。
當最后凝膠成像的結果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全場一片嘩然!
圖譜與林清歡之前發表的數據完全一致,而馬克展示的“失敗圖譜”,連條帶的位置都對不上。
“馬克教授說我們的作用機制有缺陷。”
林清歡拿起激光筆,指向屏幕上的分子模型。
“但根據我們與大學合作的冷凍電鏡結果,佐劑與病毒膜蛋白的結合常數是,這意味著它的靶向性比現有任何藥物都強。”
“倒是輝瑞上周公布的抑制劑,結合常數只有37nm,不知道馬克教授有沒有興趣解釋一下,為什么你們的‘更安全’藥物,反而更容易脫靶?”
馬克的臉漲成了豬肝色,手里的激光筆都快捏斷了。
“你……你偽造數據!冷凍電鏡的結果根本沒經過同行評審!”
“是嗎?”
林清歡微微一笑,點開另一個文件,“正好,紐倫大學的瓊斯教授今天也在現場,他帶來了原始的電鏡照片。”
“另外,我還帶來了輝瑞抑制劑的實驗數據。”
“我們實驗室上周做了交叉實驗,發現它對變種病毒的抑制率其實只有23%,遠低于你們宣稱的89%。”
臺下頓時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幾個原本支持輝瑞的學者,悄悄收起了手里的發稿。瓊斯教授站起身,舉著手里的u盤。
“我可以證明,林醫生的數據完全真實。而且我們還發現,輝瑞的抑制劑會誘導病毒產生新的耐藥突變,這才是真正的‘隱患’。”
馬克徹底慌了,他張著嘴想說什么,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輝瑞的高管們紛紛低下頭,避開攝像機的鏡頭,像一群被戳破的氣球。
會議結束后,《柳葉刀》編輯部很快發表了聲明,稱“收到關于馬克文章的多項質疑,已啟動調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