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聶天再一次坐不住了。他又把手下的得力干將以及財務人員召集起來,大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首先簡單算了一筆賬。
假設以六個億的價格買進舜日公司,而舜日公司一年的毛利就在十個億以上,也就是說,基本上一年就能賺回買公司的本錢。
或者說,買過來干一年,這個公司的投入就全部收回來了。
這個結論讓所有人感到震驚。
在這個經濟下行的時代,實體行業里居然還能有盈利能力如此強勁的產業,簡直就是個奇跡啊!
如此優質的產業,既然對方還打算賣,那是必須要買過來的。
不過財務主管提出一個疑問:“既然舜日公司的盈利能力這么強,那他干嘛要賣呢?”
汪進文回答說:“這個問題討論過好多遍了。
就是因為舜日公司現在是創業初期,對資金的需求量特別大,而堯天集團供血量不足,他養不起了,所以才要忍痛賣掉。”
那位財務主管繼續提出疑問:“既然舜日公司資金短缺,前些日子就已經到了資金鏈斷裂的邊緣,一直在尋找合作伙伴,甚至最后逼著要賣掉。
可是為什么到了現在,出貨量如此爆火的情況下,舜日公司的資金鏈不但沒有斷裂,反而看起來好像后勁還很強勁的樣子,這是為什么啊?
他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會突然就有錢了?”
對呀,這又是一個問題。
正在這時,聶天的手機響了,是他的手下鼎信融資的負責人宋振南:“聶總,都打聽清楚了。
據確鑿消息,陳志從吳老六那里借了五千萬的高利貸。”
聶天故意開著免提,讓與會的各個手下都能聽清楚電話的內容。
這下所有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原來繞來繞去,陳志終究還是借了高利貸來維持公司運行。
不過說實話,像舜日公司現在這種狀態,在商業圈里極其罕見。
明明是特別有前景、盈利能力特別強的一家公司,居然還要靠著借高利貸維持運行,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一種現象。
當然了,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怪到林豐文的頭上。
他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企業家,思想實在僵化得可怕,或者說僵化到一種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明只要通過融資就能融到大筆的資金,然后讓公司飛速發展,但他竟然依然是那種老思想。
格局放不開,太小家子氣,總感覺自己的公司不能允許其他人摻和進來指手畫腳。
據說林豐文抱定的一個宗旨,就是老一輩人的告誡:“合伙的生意不能做。”
可是他自己沒錢支持舜日公司運行,又不想跟人合伙,最后竟然弄到了借高利貸的地步。
聶天是放高利貸的,他最清楚高利貸說白了就是個閻王債,這東西一旦沾上,往往很難全身而退。
到現在為止,聶天手里還攥著五千萬的高利貸,因為合同的約定,沒法還回去呢。
正好跟陳志成了一對難兄難弟,這一對死對頭竟然每個人都欠下了五千萬的高利貸。
聶天經過一番權衡,最后一拍桌子:“干!這事還得干!”
手下的幾名干將都眼巴巴地盯著他,不明白老板又要干什么?
聶天再次露出志得意滿的笑容:“我的意思是說,陳志借五千萬維持運營,說白了這就是飲鴆止渴。
按照剛才咱們給他算的賬,現在他的出貨量這么大,五千萬根本解決不了資金困難的問題。
雖然你們查到他近期線上銷售的訂單比較多,回款速度也比較快,但是那些線下的經銷商手里依然壓著一部分貨款。
在出貨量這么大的情況下,所有經銷商壓著的那些貨款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他已經借了五千萬的高利貸了,不可能再去借五千萬吧?
如果繼續借高利貸的話,它的盈利能力就是再強,也不可能覆蓋高額的利息。
咱們就是干這一行的,難道還不懂?
實業做出來的產品就是利潤率再高,怎么可能抵得過錢生錢的利潤高。
所以我基本上能夠斷定,陳志借高利貸維持運行,只不過就是因為他發現公司效益越來越好,只要他堅持的時間越長,就能找到更多的買家。
就能讓買家們看到他越來越好的經營情況,到時候就能賣個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