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刺史,關乎兵權。
宋紹祖卒于任上后,幾大世家,都想推自己的人坐上幽州刺史的位子,但正因為互相爭斗拉扯,以至于,將近一個月了,仍舊懸而未果。
太皇太后不等幾人說話,便道:“隴西李氏李遵,如今任相州參軍,他有一子,李安玉,年少聰穎,敏而好學,文采斐然,名揚隴西,哀家早有耳聞,幾次派人前往隴西,召其入京陪陛下讀書,都被隴西李氏拒絕了,此次幽州刺史之位空缺下來,哀家派人去詢問,隴西李氏才勉為其難松了口,這幽州刺史之位給李遵,換一個陪陛下讀書的大才之士,倒是值得。”
王睿看了三人一眼,方才太皇太后被柳源疏拿律法綱紀堵住,他無法相幫,此時再不開口,哪里還配稱太皇太后一黨?更何況,他兒子剛立了功,升了官。
他自然要開口相助,便趕緊附和,“李安玉雖年少,不足弱冠,但才滿隴西,名揚八郡,太皇太后能召其入宮陪陛下讀書,是一樁好事兒。”
他話音一轉,“不過臣聽聞,此子性子有些古怪,太皇太后招攬,足有兩年,他卻一再推脫,如今若不是拿幽州刺史相換,不說他,就是隴西李氏,還不會松口應允。這李安玉與隴西李氏,也太過拿喬了些。”
“有才華者,哪個不是脾性異于常人?性子古怪不怕,有大才就行。陛下身為天子,海納百川,只要學識人品出眾,便值得哀家為陛下費心。”太皇太后語氣如閑話家常,“年輕人,會讀書,學富五車,又是隴西李氏悉心培養的公子,有他陪陛下讀書,想必事半功倍。”
王睿點頭,“太皇太后所有理。”
他與太皇太后一唱一和,一個搭擂臺,一個遞梯子。
太皇太后十分滿意,看向郭遠三人,“幽州刺史,就李遵吧!大司空,你們說呢?”
郭遠不太贊同,剛要開口。
太皇太后又道:“大司空,哀家聽聞你新認回了一個孫子,雖長在鄉野,但卻學識不凡,很有你的風骨,改日帶進宮,讓哀家與陛下見見如何?”
外之意,若是你同意李遵任幽州刺史,你新尋回的孫子,聽說很受你疼寵,那哀家便給他一個青云路。
郭遠要反對的話哽在喉嚨,默了片刻,想起自己那新找回的孫子,愧疚涌上心頭,到底點頭,“太皇太后雖身在宮內,但耳清目明。臣尋回的是長房嫡出的小孫子,十年前,因臣的疏忽,帶他外出赴任的路上,遇到山匪,惡仆受人蠱惑,報復臣,趁亂抱走了他,如今剛被找回三日,臣對他實在有愧,這孩子雖流落到鄉野,但確實最像臣年少時。若是能得太皇太后和陛下看重,臣也能對他少些愧疚。”
“那就這么說定了,他叫什么?改日你帶進宮來,給哀家和陛下見見。”太皇太后笑容和氣。
“郭恒,字清平。”郭遠嘆氣,無奈道:“他被養父母收留,雖然同意歸家,但不愿意改回姓氏,如今叫云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