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東閑聊了幾句,起身離開了。喬巖無心考慮這些,腦子里一直盤桓著丁光耀昨晚安排的新聞稿。對他而,寫稿子不算難事,雖然畢業后就沒接觸過,這些年斷斷續續寫一些東西,功底沒有丟。難就難在,這篇新聞稿該如何寫。他完全明白丁光耀的目的,利用輿論造勢倒逼深化改革。
對金安縣煤炭產業的發展,喬巖心里是清楚的。辦案這些年,接觸了不少,而且了解不少外人不知道的行業秘密和內幕。有些問題不光金安縣存在,其他產煤大縣同樣觸目驚心。一旦寫出來,曝光的不止是他們縣,整個行業都能翻個底朝天。
絕大多數領導喜歡用一些漂亮的數據粉飾太平,像丁光耀這種自揭家丑的較為罕見。他要憑借一己之力挑戰整個行業,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如此舉動,甚至有可能斷送自己前程。
既然他敢這么做,說明已經做好戰斗準備了。喬巖擔心的是,這種稿件省報這種官媒不一定敢刊登。畢竟,官媒是以宣傳正能量的新聞為主,真要敢發表,估計總編的飯碗不保。要發表只能通過更高一級的網絡媒體,他們對這種新聞絕對敏感,而且流量極大。
尺度如何把握,是毫無遮掩全爆出來,還是半抱琵琶點到為止。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往深里寫,只有觸及痛點,才能給丁光耀下一步大刀闊斧施政提供輿論支持。
打開電腦,喬巖連抽了三根煙,用鍵盤敲下標題:《一個產煤縣的困局:煤年產量高達百萬噸,財政收入僅3億元,錢去哪了?》
一整天時間,喬巖關在辦公室奮筆疾書,翻閱大量資料,尋找關鍵數據,抽了兩包煙,喝了半桶水,快到下班時洋洋灑灑寫了近萬字,初稿已經形成。
這種調查類稿件并不難寫,如同寫策論一樣,拋出問題,羅列現象,分析原因,深挖根源,找出對策。在分析原因中,喬巖從官商勾結、監管失控、資源流失、偷稅漏稅等進行了詳細分析。自己再回頭看的時候嚇了一大跳,真正把問題擺出來時才感覺如此觸目驚心,而且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