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你還有沒有什么意見?如果有的話,就當面提出來,不要私底下搞小動作,爾等皆是為了大夏,為了江山社稷,莫要明爭暗斗。”
皇甫汐月似乎是話中有話,胡庸為是懂得審時度勢,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他還有什么好說的,只能點頭表示認同。
如果他還要硬著頭皮挑刺,豈不是置王都的百姓于不顧,置皇甫汐月的臉面于不顧?
但胡庸為心里憋屈,林安每次上朝都能讓他難堪,此人不除,他一日不得安寧。
“陛下既然已經有了決斷,不管正確與否,臣自然是沒有意見。”
胡庸為這句話說得乍一聽沒什么問題,甚至有點無腦舔皇甫汐月的意思,可是越琢磨越不對味,這好像是在暗戳戳的說皇甫汐月做得決斷是錯的。
當然了。
這一層意思,必須要多心的人才能想到,否則的話,只會讓人覺得他是在表忠心。
“嗯,很好,爾等務必要竭誠一心,朝堂之上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沒關系,可以說出來大家一塊討論,但下了朝,任何人都不許將個人恩怨摻雜在朝政之中,否則的話,別怪朕不講情面。”
皇甫汐月這么說就是在敲打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陽奉陰違別被她發現,不然的話,就等著人頭落地吧。
她說不講情面是真的不講情面,不管你以前立過多大的功勞,對朝廷有多大的貢獻,只要是被她抓到,那就是死路一條。
“各位愛卿,還有本奏嗎?”
皇甫汐月緩和了一下情緒之后,又開口問道。
“陛下,臣有一件事需要求證。”胡庸為開口說道。
“什么事?丞相且說。”
皇甫汐月不著痕跡的挑了挑眉頭。
“陛下,王都南區有一塊地據說是被朝廷緊急征用了,那片區域的老百姓都被趕了出來,可是據臣所知,朝廷各個部門都沒有參與其中,可林安卻拿著圣旨,說自己是征地專員。”
胡庸為不徐不疾的說道,“所以,臣想求證一下陛下是否知曉此事,亦或者林安又在假傳圣旨。”
胡庸為這個“又”字就用得非常妙,之前林安在棗陽城賑災的時候,就有過假傳圣旨的行為。
如今林安又拿著圣旨說自己是欽差大臣,是朝廷的征地專員,這個事情他必須要向皇甫汐月求證一下。
當然了。
胡庸為對于結果是有預料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件事的幕后主使者就是皇甫汐月這個女帝。
林安就是再受恩寵,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王都假傳圣旨,除非他真的活膩歪了。
“圣旨是朕下的,這件事是朕吩咐林安去做的。”
皇甫汐月淡淡的說道。
“陛下,但不知何事要征用那么一大塊地方,而且臣打聽到,林安以朝廷的名義給百姓開出了天價的補償,多者達數千兩銀子,少者也有大幾百兩,這些銀子沒有通過國庫撥出,臣想不明白陛下哪來的這么多銀子補償那里的百姓。”
胡庸為一直在為這件事困擾,但并不是想不明白皇甫汐月哪來的銀子,而是他好奇皇甫汐月征用那么一大片地方要做什么。
要知道,為了這片地方,皇甫汐月整整花出去幾萬兩銀子,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話,以皇甫汐月的性格是絕對不會這么做的。
“這些錢都是朕向林安借的,至于征用那么大的地方做什么,朕沒必要向任何人解釋,丞相還有問題嗎?”
皇甫汐月的回答十分敷衍,幾乎沒有讓胡庸為得到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不過對于不知情的大臣來說,他們還是吃了一驚,幾萬兩銀子居然是跟林安借的,林安這么有錢嗎?
他不過是一個酒樓的老板而已,這身官服也沒穿幾天,怎么就能一口氣借給皇甫汐月幾萬兩銀子,這該不會是林安在棗陽城賑災貪贓的銀子吧?
雖然很多人因此懷疑林安手腳不干凈,可是誰敢站出來指責林安,眼下的情況,但凡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來,林安現在深得皇甫汐月寵信,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指責林安貪贓,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陛下,并非是臣越俎代庖,多管閑事,而是這么大的一個事情,我身為丞相居然一無所知,這實在是不妥。”
胡庸為不依不饒的說道,“陛下如果有所動作和想法,請務必跟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商量一下,我們被蒙在鼓里,到時候出了什么問題,也不好解決。”
此話一出,皇甫汐月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你的意思是朕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向你稟告一聲?”
“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希望陛下有事能跟我們商量一下。”
胡庸為大義凜然的說道。
“丞相,你只要做好你的分內之事,其他的不需要你操心,該你知道的自然會告訴你,既然沒告訴你說明這件事你不需要知道。”
皇甫汐月和胡庸為的對話火藥味越來越濃,搞得眾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皇甫汐月看胡庸為的眼神十分凌厲,有點殺之而后快的味道。
胡庸為在官場混跡幾十年,他還能察覺不到皇甫汐月對自己的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