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看向下面那個大臣,問道:“愛卿你幫朕分析一番,他這次是不是嚇唬一下而已,主要意圖還是往常那樣,他僅僅只是為了從朕這里弄點錢……”
那大臣默然不語。
足足良久之后,方才沉吟開口:“啟奏陛下,臣認為這次恐怕不是嚇唬!”
“大唐帝王楊一笑,自貧寒起家至今成為雄主,微臣細細琢磨他的生平經歷,發現這位帝王做事絕不會無的放矢。”
“如果只是為了弄點錢,他不至于動用整個大唐的所有兵馬。”
“原因是兵馬一動就要花費巨大開支,他如果只是為了弄錢的話將會得不償失。”
“因此,臣斷,他這次不是為了錢,他是真的決斷要對我云朝開打!”
這大臣說著對趙構拱了拱手,聲音之中透著無奈和凝重:“陛下,您真的準備和大唐對戰了!”
從這種諫的口吻不難聽出,這位大臣恐怕是南云朝廷唯一的主戰派。嫩
然而可惜的是,滿朝文武沒人站出來附議于他。
甚至就連皇帝趙構也眼神躲閃,明顯是不愿意接納這個大臣的諫。
那大臣無奈之下,只能一聲長嘆。
也許是因為心有不甘,所以他繼續向趙構諫奏。
“陛下,微臣求您對大唐升起警惕之心!”
“倘若意識不到大唐的威脅,我云朝終有一日要被吞沒啊!”
“遙想去年初春之時,彼我兩國尚是盟友,大唐和我南云不但齊心協力共抗草原,而且從金國手中奪回了大量的州土,各取所需之后,堪稱皆大歡喜。”
“此后,大唐開啟建設鎮子的國策……”
"由于江北孫氏作惡,導致大唐暴怒之下動兵,于是十數萬兵馬揮軍南下,摧枯拉朽一般的掃滅后周!”
“一戰之下吞占諸多州域,讓大唐的國土多出了一個淮北道。”
“那一戰,我云朝沒敢動,作壁上觀,生恐引火燒身。然而那時候微臣便極力勸諫陛下,應該唇亡齒寒而出兵襄助后周。”
“可惜陛下并未采納,滿朝同僚也指責微臣妄議。”
“唯有微臣心里明白,唯有微臣那時候就看出來,大唐,極具侵略性,那位帝王從白手起家,他只要有一絲精力立馬就會動兵開疆拓土。”
“果然,他現在又動了!”
這位大臣說著一嘆,聲音之中有著濃濃無力之感,又道:“前一陣子,眼線傳來奏報,稱草原智者耶律楚材歸附大唐,當時陛下和滿朝同僚都認為大唐會因此對草原動兵……”
“微臣也有所誤判,認為大唐會攻略草原!”
“然而沒想到的是,大唐選擇了打我們!”
“此一事,微臣最近幾日已經像明白原因……”
“其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是冬季,草原那邊正處于酷寒,大唐對那邊動兵屬于吃力不討好,即使能打下疆土,但卻收獲不了物資!”
“反而要付出巨大物資,去招撫和救濟草原上的底層牧民,否則的話,牧民不歸心難以統治。”
“但是,大唐選擇打我云朝則不一樣。”
“原因是我云朝處于南方,大江以南無有風霜雪災,即便是冬日時節,天氣也算不上寒冷,最主要的是各地士族豪門有錢有糧,大唐每攻占一地都可以收獲海量的物資。”
“陛下,臣要說的是,大唐這一次確實是為財而戰,只不過,那位帝王并不只是為了弄點小錢。”
“他要很多很多的錢!”
“他要很多很多的糧!”
“他那邊自從入冬以來連續降雪,數量高達十幾次之多,乃是近百年來未曾有過的記載,堪稱是百年難遇的一次大天災。”
“如果能撐過這次天災,半年之后就是夏收,據說大唐山東道耕種了萬萬畝,僅以一道之力就能讓其余各道吃個飽,然而可惜的是,這種吃飽必須再等半年。”
“也就意味著,大唐欠缺半年的天時……”
“如果是半年之后,那位帝王絲毫不用擔心百姓挨餓。但因為這半年的天時欠缺,所以他現在手中急缺糧食!”
“百年難遇之雪災,他不得不賑災全境,否則百姓活活餓死,他的大唐將會陷入動蕩。”
“然而,他缺糧,半年之后他不缺,但他現在非常缺……”
“怎么辦?”
“只能搶!”
“微臣推測,這很可能是剛剛歸附大唐的耶律楚材所提之策。作為狼族出身的智者,骨子里肯定沖上搶掠。”
“草原狼族的慣例,寒冬南下打草谷。”
“耶律楚材只不過把草原的慣例提供給大唐,當大唐也效仿草原人對待災害的辦法罷了。”
“關鍵是,大唐帝王楊一笑采納了那個老狼族的諫。”
“陛下啊,微臣說這么多能讓您做出決斷了嗎?大唐這次為了抵御百年一遇的天災,絕對不可能放棄對我云朝的掠奪之戰。”
“所以,沒有任何議和的可能啊!”
“臣,再次請奏陛下,立馬準備應戰,萬不可懷有任何幻想。否則大唐一旦打來,我朝疆土怕是要大量淪喪。”
……
今天提前更新,這是第一張,后面還有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