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密奏放在楊一笑的桌案上。
密奏用的是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全都是字,內容涉及一樁隱秘,乃是關于后周的內幕!
現在已經查明,后周乃是幾家門閥的聯合。
四年之前,狼族對云朝發起第二次國戰,導致整個中原大亂,各地梟雄揭竿而起,有的是聚集遭受兵災之流民,有的是聚攏嘯傲山林之巨匪,這些勢力趁著云朝被狼族滅國的機會,紛紛在大江以南搶占一些州域并盤踞。
勢力大一些的,開國稱帝。
勢力小一些的,自封為王。
同一時間里,趙構建立南云,按說應該大力掃清周邊,收回被占被搶的那些州域,然而南云自始至終沒有動作,竟然一直放任各方勢力存在。
有人說,趙構是因為剛剛建國而隱忍。
有人說,南云是因為勢力不足才放任。
但是那時候楊一笑便隱隱猜測,出現這種情況必然有著更深的緣故。
果然,現在查明了。
楚國,后周,南漢,以及另外五六家自封為王的勢力,身后全都有頂級門閥的影子,因此才能讓南云放任他們存在。
也許,趙構是想清掃這些勢力的,但是,趙構建立南云本就是借助了士族的力量。
當初南云開國之時,趙構一下子娶了二十二個妃子,而那每一個妃子的入宮,都意味著某個士族參與了聯姻。
所以,南云是門閥用來攫取利益的一種投資,周邊那些勢力也一樣,都是門閥在后面資助和扶持。
因此可以說,他們是聯盟關系,雖然表面上相互敵視,但是背地里全是門閥的影子。
這一次江北孫氏逃離大唐,第一時間進入了后周的地盤,整個天下都知道大唐會報復,然而后周卻頂著壓力予以收留。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孫氏也屬于掌控后周的門閥之一。
此外,還涉及一家實力更加龐大的門閥。
江淮朱氏,千載豪門,據說族中子弟高達六千之巨,光是嫡脈的分支就有十六支,自從五代十國開始,號稱執掌整個江淮,與天子共治,即使改朝換代但是其家族卻巍然屹立。
朱氏!
曾經云朝皇后主漣兒的母族!
楊一笑看完這份密奏之后,并沒有像往常一樣讓人燒掉,他親自把這份密奏收起來,直接貼身放在了自己的懷里。
隨即,他微微吐氣開聲,對門口的侍衛下達口諭,一連說出了好幾個古怪的命令。
“宣旨,請皇后即刻收拾行囊。”
“宣旨,通知宮中四妃,準備好農家婦人之布衣,以及務農活計所需之農具,前往皇后那邊,等候皇后引領。”
“再宣旨,前不久派去各地的子嗣,收信之后立刻起身,由身邊侍衛負責用快馬攜帶,最遲十日之內全都要到達涇縣,聽清楚了,朕不是讓他們回京,而是去涇縣老家,齊聚山中之城等候。”
“最后,這一句不是口諭,黃裳,你親自去朱氏住的那里走一趟……”
“你去問一問她,愿不愿意干農活,眼看著馬上就要初秋了,老爺子的那片莊稼需要收割,朕帶著全家去干活,你問問她愿不愿意跟著去……”
一連幾道口諭!
外加一句需要老太監黃裳親自去問的話!
楊一笑的語氣極為平淡,仿佛只是吩咐幾件小事情而已。
唯有老太監心知肚明,楊一笑要做的肯定不是小事,以帝王之身親自去給老爺子收割莊稼,恐怕這一次過去不只是收割莊稼這么簡單……
如果只是去給老爺子干農活,楊一笑不可能專門喊上朱氏!
……
數日之后!
大唐小京,楊氏故居。
初秋的陽光依舊有些毒辣,曬紅了一片一片的紅高粱。
田邊地頭的樹蔭下,安放著一張特制搖椅,晃晃悠悠之間,老皇帝在閉目假寐。
這把搖椅有些年頭了,粗粗算來至少七年,因為是楊一笑和顧小妹兩口子親自動手制作,所以這把椅子的工藝其實并不算精致,甚至可以說,頗為的拙劣。
然而,老皇帝最喜歡的就是這把椅子。
從當初來楊一笑這里養老,一直到楊一笑開國稱帝,老皇帝總是悠閑的躺在搖椅上,怡然自得的過著舒心小日子。
當年御醫曾經判定,老皇帝活不過一年,但也許是因為養老環境的緣故,又或者是道門柳先生的醫術了得,總之老皇帝一直活著,比御醫判定的多活了七年。
山中有老皇帝的小院,院門口乃是開辟的小菜園,沿著菜園走上幾十步,便是這一片一片的紅高粱。
用老爺子的話說,這是屬于他的地。
雖然這位云朝太上皇曾經擁有整個中原,然而天下于他而全都比不上這塊地。
因此無論春耕秋收,老爺子全都上心的很。
只不過他年紀太大了,不適合高強體力的勞作,所以只能在田邊干坐著,督促晚輩們負責田里的活。
而能被老爺子稱一聲晚輩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大人物,要么是曾經的云朝皇族,要么是現在的各方勢力頭領,又或者楊一笑夫婦,如今乃是大唐的帝王和皇后。
今春之時,前來扶犁耕田的是楊一笑。
夏天除草,蹲在田里挨曬的是顧朝露和宮中所有的妃子。
現在到了收割季節,整個大唐皇族再一次揮汗如雨的出現在田地中。
如今的大唐已經擁有八十四個州,再把草原那邊的雅雅部落算上則更大,但是無論國土多么大,也無論楊一笑夫婦多么忙,只要老皇帝這里的田地需要干活時,夫婦二人立馬會風塵仆仆的趕過來。
用老爺子的話說,這是養他天年的一塊田。
用楊一笑的話說,這是能讓老爺子放心安養的一塊田。
因此,這塊田地是整個大唐皇族的重中之重!
這一次,也一樣。
不但楊一笑夫妻兩人全都趕了回來,而且還把外派各地的孩子也都喊來,全家大人小孩專門干一件事,幫老爺子收割今年田地里的莊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