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干大活的是只管吃喝,這次干大活會發工錢,只不過么,咱們畢竟是為了自己家鄉出力,因此工錢不可能太高,大家伙兒也要幫朝廷節省節省,對不對?”
“按照陛下的要求,壯漢勞力出工一天給十文,婦女一天,能給八文,超過八歲的小孩如果參加干活,一天也給五文。”
“八歲以下的不準干,我們陛下和娘娘說了,不準傷著小娃娃,如果我們這些老卒敢使用童工,陛下親自拿鞋底子抽死我……”
這個動員比什么都管用,在場的百姓們哄然一片。
人人臉上透著一股子興奮,喜氣洋洋開始盤算掙錢的事。
然而有人卻忍不住小心翼翼的站在下面問道:“是所有人都給錢嗎?還是只有你們田家村的百姓才能領?”
田老三大笑起來:“由于建設工程太大,所以需要勞力很多,不但要蓋四個鎮府建筑,而且鎮上要建造大量新房,此后還要修橋鋪路、開山挖渠,這個大活最起碼要干半年,需得二十七個村子一起動手,你們以后都是田家鎮的屬民,因此一樣也有賺工錢的權利。”
“要的要的,三……田鎮令你說了算!”下面那人頓時歡天喜地,一口一個鎮令喊的親切。
其實,農村管理就是這么簡單。
宗族發一發話,然后聚集百姓們喊一喊,天大的事情就這么定了。
百姓們做事不攏蹈刪透傘
只見一群扛著大錘的女人直接道:“田村的四奶奶無兒無女,她家里最窮,咱們先拆她家。”
先拆誰家,就會先蓋誰家,只這一點小事就透出了農村人的淳樸厚道。
人群中那個田四奶奶擦眼抹淚,滿臉歡喜道:“謝天謝地啊,可了不得啊,我住了幾十年茅草屋,臨死要住新房子,而且,你們還先給我蓋屋……”
扛大錘的婦人紛紛笑道:“奶奶別哭,這是應該的,以前村村都窮,沒法照顧孤寡,現在皇帝陛下給錢建造鎮子,田鎮令又說了要在鎮上蓋很多新房,所以呀,肯定要讓您這樣的老人先住。”
田四奶奶仍舊不斷擦眼抹淚,哭著回憶這一生的凄慘歲月,直到老了,才有幸福。
老人想起來前幾天田老三跟她說的話……
大唐,她現在是大唐的子民!
京師里的那位皇帝陛下,還有那位皇后娘娘,是這天底下最心疼百姓的人,也是這天底下最善待百姓的人。
真好啊!
攤上這樣的皇帝和娘娘真好啊!
田奶奶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喃喃自語出聲,語氣帶著濃濃歸附之意,以及說不出的感激和驕傲:“我老人家,是大唐的子民。”
幾個婦女進屋簡單收拾一下,把老人的衣服和破舊被褥拿出來,隨后雙手猛吐一口唾沫,有的掄起大錘有的用繩子拴住墻壁,大家同時打著號子,賣足了起來開始干活。
由于江北這一帶常年戰亂,幾乎村村不見青壯男丁,因此女人們把自己當男人使,干起活來根本不像后世女子那般矯揉造作。
為了生活,她們肯下苦力。
“一二三,拉……”
在婦人的號子聲中,田奶奶的草屋倒塌。
轟隆一聲,塵土飛揚。
窮人的茅草屋都是土墻,哪怕是女人也能齊心協力砸塌,只一下,就被搞倒了一面墻,然后喘幾口之后,又搞倒了另一面。
屋頂的爛茅草簌簌落地。
“拆嘍,拆嘍,四奶奶要住新屋!”
一群光腚小屁孩大呼小叫,有那八九歲的勉強穿個開襠褲,胯下的童子雞一甩一甩,屁孩們興奮的來回亂跑。
“臭小子們,敢調皮打死你們!”有個婦人裝作兇神惡煞,道:“都過來搬土坷垃清理茅草,哪個敢偷懶不給飯吃。”
小屁孩們做著鬼臉,雖然調皮搗蛋但卻跑過來干活。
越是窮苦人家的孩子越懂事,小小年紀就知道幫大人分擔勞力。尤其這群小屁孩剛才聽的清楚,他們干活也能幫家里人賺錢。
第一座房屋開動,跟著便有好幾座房屋也開工,一時之間塵土飛揚,轉眼變成一個大工地。
遠處一群老年人滿臉帶笑,欣慰的看著眼前這一幕。
突然卻聽有人一聲驚呼,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急急道:“完了,完了,咱們忽視了一件事,拆房建屋子不合適!”
附近的百姓全都一愣,紛紛好奇問道:“為啥不能拆啊?不拆怎么建鎮子?”
是啊,不拆怎么建鎮子?
田鎮令可是剛剛說過,這是大唐皇帝的國策,哪個敢阻攔,不怕掉腦袋嗎?
……
我特別喜歡描寫種田風格的底層畫面,因此今天靈感爆發寫了接近一萬,明天咱們繼續,山水努力再爆,不過我也要解釋一下,不會一直這么寫,畢竟,大劇情還是很快要上線的,對不對。我知道有一部分朋友,喜歡看的是大唐去欺負別人,別急,很快又要開始的,但咱們現在先寫一段發展,否則國力暴漲顯得不合理呀,對不對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