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宮,早朝開啟!
伴隨著楊一笑平緩的腳步,老太監陰柔的聲音響起:“陛下臨朝,百官肅靜!”
所有官員立馬躬身而立,靜等著楊一笑在龍椅上落座,隨即在宋老生的帶領下,所有官員一齊彎腰行禮:“臣等,恭迎陛下。”
楊一笑微微頷首:“眾愛卿平身!”
上朝有上朝的規矩,禮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楊一笑并不喜歡刻意擺架子,但是他現在的身份又不得不擺,否則有失威嚴,非是人君之像。
今日屬于普通朝會,不需要所有官員上朝,只有四品以上朝臣才會參與,通過奏疏或者諫的方式議論國政。
其實無論古今都一樣,大事絕不會開大會,越是大事,越要人少,所以朝會雖然每天召開,但是最重要的大事都是私底下定的。
大事開小會。
小事開大會。
比如今日大唐在朝會上商議的,便屬于各種各樣的瑣雜事務。
只見戶部尚書首先出列,拱拱手向著楊一笑行禮,然后輕輕干咳一聲,手持笏板開始稟奏:“老臣李穎達,受陛下所托,用時二十三日,已將國庫及各地州庫縣庫統計清楚,現老臣求問陛下,需否當庭予以稟奏……”
國庫的事情不瞞人,因為這是國朝的事,所以楊一笑微微頷首,語氣平靜無波的允可:“李尚書若是不畏口干舌燥,便將各種情況念誦一遍,朕雖然已經看了你的奏疏,但是諸位朝臣尚未知曉具體,趁這朝會之際宣讀一遍,可以讓諸位對大唐的家底有個了解。”
戶部尚書李穎達拱了拱手,先把手里的笏板塞進腰里,然后取出一本書冊,當庭開始念誦起來。
“現我大唐國庫資材,經盤點統計如下……”
“黃金,三萬兩,白銀,二十萬兩,云朝所鑄之制式銅錢,以及各地勢力私鑄銅錢,共計一百四十一萬貫。”
對于一個國家的國庫而,這點財富簡直是貧窮的象征,然而朝會上的官員卻絲毫沒有恐慌之色,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大唐剛剛賺到的錢。
陛下才剛剛立國,國庫肯定空虛!
但是陛下在此前積攢了巨大的家業,那份家業隨時都可以充入國庫作為支撐。
比如楊氏以前售賣鹽引的利潤,比如和草原各部通商的收益,尤其是前陣子剛剛開國時,超級門閥李氏的九項嫁妝,如果全部充入國庫的話,大唐的財富能排進當今之世的前五。
然而,沒有一個大臣開口進諫這種事。
民間普通老百姓有個誤區,總以為皇帝的錢就是國家的錢,而國家的錢,也全是帝王的錢。其實這是百姓的無知想法,自古以來根本不是這樣。
歷朝歷代以來,皇家的財富和國朝財富是分開的。
每個帝王都有自己的私庫,但是各朝代的名稱不一樣,比如楊一笑建立大唐之后,把私庫的名字命名為內府。
內府大權在名義上由老太監黃裳掌管,其實動用私庫的權利在楊一笑和顧小妹手中。
無論以前楊氏的財富有多少,也無論聯姻之時的嫁妝多龐大,那都屬于楊一笑的私人財富,所以全都歸于內府之中而不是歸于國庫。
如果國庫缺錢的時候,帝王可以從內府拿錢出來。
但這得是帝王愿意才行,大臣們絕對不可以強逼。
況且就算帝王拿錢充盈國庫,也不是平白無故的隨便往外拿,國庫需要用借的方式,等到有了收入要進行償還。
自古以來,皆都如此,民間百姓或許不知道,但是任何一個官員都明白。
所以戶部尚書報出國庫財產的時候,滿朝文武并無一人擔心國庫空虛,大家心里明白的很,大唐的家底子其實很厚。
反倒是楊一笑微微沉吟片刻,語氣平緩的下達了一份口諭:“開國立業,雖是草創,然則國庫不可太過于空乏,總要稍微充盈一些才好!”
“否則下級官員難免惴惴不安,擔心自己的俸祿無有保障……”
“朕決議,從內府調撥黃金十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銅錢,五百萬貫,此筆數額算作拆借,暫時借于國庫使用。”
楊一笑說到這里,故意打趣了一句:“希望諸位愛卿多多努力,早早的把這筆數目償還,否則的話,朕下朝之后要被朝露皇后抱怨呀。”
滿朝文武連忙附和而笑,唯有顧老六沒有反應過來,嘰嘰歪歪道:“我妹妹才不會抱怨你……”
砰的一聲!
這貨翻著白眼,順著一根大殿柱子倒下去。
顧老二面無表情的收回手,沖著楊一笑抱拳行禮致歉:“陛下,青山候昨晚上睡的晚,這會兒還迷瞪著,需要睡上一會,請陛下恕罪則個。”
楊一笑嘆了口氣:“以后別這么打,容易把人打成傻子。”
顧老二再次拱手,恭恭敬敬答應:“微臣遵命。”但其實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位侯爺肯定沒聽進去,以后只要六國舅犯蠢,這位侯爺必然還是動手暴揍。
小小插曲,無傷大雅。